1、【答案】:D ABE三项,是DNA的结构组成。C项,是转运RNA(tRNA)的二级结构模式。D项,多聚腺苷酸尾是维系mRNA稳定性的主要结构。mRNA加工中,在核内完成3'端加尾。先由RNA酶Ⅲ在3'端切断,再由多聚腺苷酸聚合酶加尾。尾与通过核膜有关,还可防止核酸外切酶降解。
2、该模型认为蛋白质的折叠起始于伸展肽链上的几个位点,在这些位点上生成不稳定的二级结构单元或者疏水簇,主要依靠局部序列的进程或中程(3-4个残基)相互作用来维系。它们以非特异性布朗运动的方式扩散、碰撞、相互黏附,导致大的结构生成并因此而增加了稳定性。
3、大多数的真核mRNA在转录后5′末端加上一个7-甲基鸟嘌呤及三磷酸鸟苷帽子,帽子结构在mRNA作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具有促进核蛋白体与mRNA的结合,加速翻译起始速度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尾巴,可能与mRNA从核内向胞质的转位及mRNA的稳定性有关。
4、维系三级结构的主要有疏水键,酯键,氢键,离子键和二硫键等。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每条多肽链都有其独立的三级结构,成为亚基。亚基间再以氢键,疏水键和离子键等相连,所以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亚基集结的结构。蛋白质的功能:催化,调节,保护,运输,收缩,防御,信息传输,免疫等。
5、稳定性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内侧,通过氢键形成的碱基对,使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稳固地并联起来。另外,碱基对之间纵向的相互作用力也进一步加固了DNA分子的稳定性。各个碱基对之间的这种纵向的相互作用力叫做碱基堆集力,它是芳香族碱基π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答案】:①在5端有m7GpppNm的帽子结构。②在3端有PolyA尾巴结构。③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构成,编码区由三联密码子组成。
帽子结构,3撇未端多聚A尾。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的5撇端以7-甲基鸟冷及三磷酸鸟昔为帽子结构,在3撇未端,有一段长短不一的多聚腺昔酸结构,通常称为多聚A尾,所以真核生物的结构为帽子结构,3撇未端多聚A尾。
mRNA的结构与功能 mRNA是单链核酸,其在真核生物中的初级产物称为HnRNA。大多数真核成熟的mRNA分子具有典型的5’-端的7-甲基鸟苷三磷酸(m7GTP)帽子结构和3’-端的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结构。mRNA的功能是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模板,分子中带有遗传密码。
【答案】:C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1)5-末端有帽子(cap)结构。所谓帽子结构就是5-端第1个核苷酸都是甲基化鸟嘌呤核苷酸,它以5-端三磷酸酯键与第2个核苷酸的5-端相连,而不是通常的3,5-磷酸二酯键。帽子结构中的核苷酸大多数为7-甲基鸟苷(G)。
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由于直接暴露在末端的酶切位点不容易直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人为的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
添加保护碱基的原则 添加保护碱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碱基数目,一是碱基种类。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
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添加保护碱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碱基数目,一是碱基种类。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相邻的两个酶切位点不同时使用。
减少产量。两引物间最好不存在4个连续碱基的同源性或互补性。(7)引物5端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可在引物设计时加上限制酶位点、核糖体结合位点、起始密码子、缺失或插入突变位点以及标记生物素、荧光素、地高辛等.通常应在5端限制酶位点外再加1-2个保护碱基。(8)引物不与模板结合位点以外的序列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