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是由氮体现的,(1)先比较吡啶和吡咯,吡咯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与环上的双键共轭,所以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碱性减弱,而吡啶的孤对电子不参与共轭,所以碱性强。(2)比较甲基吡啶和吡啶的碱性,由于甲基是给电子基,所以甲基吡啶上氮原子电子云密度高于吡啶的,因此甲基吡啶的碱性最强。
c、吡啶。吡啶是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可以看做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故又称氮苯,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吡啶及其同系物存在于骨焦油、煤焦油、煤气、页岩油、石油中。吡啶在工业上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等)的原料。
排序应该是:acdb(吸电子效应,羰基ClOH)。脂肪胺的碱性强于芳香胺,更强与氮杂芳环的碱性。所以哌啶的碱性最强。吡咯的氮的孤对电子参与芳环共轭,但是吡啶类氮原子不参与,有孤对电子,所以吡咯的碱性最弱。杂环胺碱性比较,应该就是比较氮原子上的那一对孤对电子的活性。
吡啶的碱性强于苯胺。吡啶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接受质子而显碱性,吡啶中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处于sp2杂化轨道中,其s轨道成分较sp3杂化轨道多,离原子核近,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强,给出电子的倾向较小,因而与质子结合较难,碱性较弱。
或最小的起始编号)依次编号。例如,含有甲基基团的杂环化合物可以称为“甲基吡啶”。对于常见的杂环化合物,如吡咯烷、噻吩、咪唑等,可以在主环的名称前加上特定的前缀来命名。
1、甲基吡啶碱性比吡啶强是因为电子云密度更大。因为2甲基吡啶环上电子云密度大更易于质子结合,所以 2甲基吡啶碱性大于吡啶。
2、二甲基吡啶环上电子云密度大更易于质子结合。2甲基吡啶碱性比吡啶强是因为二甲基吡啶环上电子云密度大更易于质子结合,2-甲基吡啶,又称α-甲基吡啶,是一种具有强烈不愉快吡啶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用作合成医药、染料、树脂的原料,可制取化肥增效剂、除草剂、牲畜驱虫剂、橡胶促进剂、染料中间体等。
3、这是因为吡啶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特性使其碱性较弱。吡啶与强酸形成稳定的盐,结晶型盐在分离、鉴定和精制中有所应用。其碱性在化学反应中作为催化剂脱酸剂,由于其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良好溶解性,其催化作用超越了无机碱。吡啶不仅与酸,还能与路易斯酸形成盐,表现出叔胺特性。
4、碱性是由氮体现的,(1)先比较吡啶和吡咯,吡咯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与环上的双键共轭,所以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碱性减弱,而吡啶的孤对电子不参与共轭,所以碱性强。(2)比较甲基吡啶和吡啶的碱性,由于甲基是给电子基,所以甲基吡啶上氮原子电子云密度高于吡啶的,因此甲基吡啶的碱性最强。
5、原因是吡啶中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处于sp2杂化轨道中,其s轨道成分较sp3杂化轨道多,离原子核近,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强,给出电子的倾向较小,因而与质子结合较难,碱性较弱。但吡啶与芳胺(如苯胺,pKa 6)相比,碱性稍强一些。
1、六氢吡啶和4甲基吡啶碱性比较 ,吡啶的还原产物为六氢吡啶(哌啶),具有仲胺的性质,碱性比吡啶强(pKa12);主要是吡啶里面含有共轭双键,相间的π键与π键相互作用(π-π共轭效应),生成大π键,电子更加稳定,造成了吡啶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比较低,因此其碱性要比哌啶弱。
2、工业上使用的吡啶,约含1%的2-甲基吡啶,因此可以利用成盐性质的差别,把它和它的同系物分离。吡啶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结晶形的络合物。吡啶比苯容易还原,如在金属钠和乙醇的作用下还原成六氢吡啶(或称哌啶)。吡啶与过氧化氢反应,易被氧化成N-氧化吡啶。
3、在还原反应中,六氢吡啶(哌啶)是吡啶的产物,具有仲胺性质,碱性强于吡啶。
酯与氰化钠反应生成氰乙酸乙酯。氰乙酸乙酯与甲氧基乙酰丙酮及氨水环合可制得5-氰基-6-羟基-4-甲氧甲基-2-甲基吡啶。经硝化、氯化、催化加氢可得3-氨基-5-氨甲基-4-甲氧甲基-2-甲基吡啶。再进一步重氮化、水解、成盐可得微生素B6。
吡啶甲酸铬,别名吡啶羧酸铬、甲基吡啶铬,紫红色结晶性细小粉末,流动性良好,常温下稳定,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其中的铬为三价铬。作用:(1)作为医药及保健品功能因子:降糖抑脂、减肥增补、强肌健体、增进免疫。
乙醇。无色液体。溶于乙醇,可混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用作色谱分析标准物质,也用作溶剂,有机合成。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1、吡啶,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5H5N,是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可以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故又称氮苯,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吡啶及其同系物存在于骨焦油、煤焦油、煤气、页岩油、石油中。
2、吡啶的碱性在许多化学反应中用于催化剂脱酸剂,由于吡啶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良好溶解性,所以它的催化作用常常是一些无机碱无法达到的。吡啶不但可与强酸成盐,还可以与路易斯酸成盐。此外,吡啶还具有叔胺的某些性质,可与卤代烃反应生成季铵盐,也可与酰卤反应成盐。
3、在常温常压下吡啶为具有使人恶心的恶臭的无色或微黄色易燃有毒液体。能溶于水、醇、醚及其它有机溶剂。其水溶液呈微威性。遇火种、高温、氧化剂有发生火灾的危险。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反应剧烈,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吡啶的化学性质吡啶与空气中的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吡啶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46℃,沸点112℃,密度0.9819g/cm3。易溶于水和乙醇,本身也可作溶剂。
5、易挥发。吡啶在应用过程中具备着一定的芳香性、化学性、物理性,更是一种易燃、易挥发、具备着很强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吡啶,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5H5N,是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可以看做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故又称氮苯,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6、吡啶作为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与硝基苯相似,但反应性较低。在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中,它通常在5位上发生,但不易进行硝化、卤化或磺化等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