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乙醇)的是CH3CH2OH,二甲醚的是CH3-O-CH3,二者化学式均为C2H6O。
二甲醚化学式如下:一般而言,二甲醚化学式是C2H6O。二甲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一个二甲醚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它是一种易燃气体。二甲醚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二甲醚的特性:甲醚具有甲基化反应性能。
分 子 式:CH3OCH3 结 构 式:CH3—O—CH3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二甲醚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5℃,沸点-29℃,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
C2H6O是化学式,也可以说是分子式,因为分子式属于化学式,CH3OCH3是结构简式,不是结构式。
1、中午好,乙醇也可以溶解「盐」的只不过一般都是有机盐。由于乙醇是极性溶剂,对于无机物来说缺乏直接溶解力(但是,含有多碳脂肪键的则可以,比如乙醇不可以,但乙二醇,丙二醇和丙三醇就可以溶解日常的盐,氯化钠氯化钾等等)。
2、简单来说,大部分的有机溶剂,分子结构里的对称性比较高(如四氯化碳),正电荷与负电荷的中心完全重合,因此分子对外不显极性。而水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它的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不在同一位置,因此具有一定极性。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间难易结合,因此一般不互溶。
3、能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三醇、甲酸、乙酸。有机溶剂中亲水基团越多,越易溶于水。亲水基团,有醇羟基,醛基和羧基。又称疏油基团,具有溶于水,或容易与水亲和的原子团。可能吸引水分子或溶解于水,这类分子形成的固体表面易被水润湿。
4、甘油通常可以把微溶于水的盐或者有机溶剂增加到原先溶解度的2-10倍,所以,如果你的有机溶剂是微溶于水的,比例小的情况下甚至又会出现整体清澈完全互溶的假相。一般来说,是分层的。比如二甲苯溶于乙醇,再把它们倒入水中,二甲苯层析出来。甘油是丙三醇,可参照乙醇的实例。请参考。
1、“蛋白质的变性”是指蛋白质分子中的次级键被破坏。主要是氢键和离子键。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可以提供自己的羟基或羰基上的氢或氧去形成氢键,从而破坏了蛋白质中原有的氢键,使蛋白质变性。
2、有机溶剂助沉法 + 等电点法沉淀蛋白. 1号试管内乙醇终浓度为32%,不能使蛋白变性,只能使蛋白沉淀,同时卵清蛋白的等电点pI是6-7,蛋白质在等电点时产生沉淀。
3、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其变性,会使蛋白中氨基酸的疏水侧链外露,改变蛋白的构型,使水化层破坏,从而失去活性。有机溶剂,尿素,胍和去污剂,主要是破坏蛋白质内核的疏水相互作用,极端PH可改变蛋白质上的净电荷,而引起静电排斥和破坏某些氢键,使其构象该变,而变性。
4、有机溶剂:利用它们的强亲水性破坏水化膜,由于它们不能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需要在pI附近沉淀蛋白质。低温条件下,变性发生缓慢,可用来制备血浆蛋白质。常温下会变性。重金属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与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用时,需调节pH,使其大于pI,一般会发生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