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环己酮和乙炔钠反应机理

1、是HC≡CNa+CH3CH2CH2Br箭头HC≡CCH2CH2CH3+NaBr。

2、根据祖百科网站信息显示,环己醇和钠反应的反应现象为溶液表面有气体产生,溶液中固体钠颗粒消失。环己醇为水溶液: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纳和氢气,然后氢氧化纳与环己醇反应,生成环己醇钠,或者二者直接反映生成己醇钠。

3、脂肪族甲基酮以及八碳以下环酮.显然环己酮属于以上范围。原因就是,环己酮成环,限于空间构象的限制,使得羰基两侧的脂肪烃链相对固定,这样环己酮羰基加成时空间位阻变小(相对于脂肪族),故仍然能发生反应。

4、环酮和乙醇钠反应机理如下:环己酮6号碳的α-H被醇钠拔掉,形成碳负进攻甲酸乙酯羰基碳,碳氧双键打到氧上形成氧负,再打下来,乙醇负离子作为离去基团离去。生成2-甲基-6-醛基-环己酮。

5、乙酸钠。C6H5O(环己酮)+NH2OH·HCL(盐酸羟胺)→(乙酸钠做催化剂)C6H5=NOH(环己酮肟)。以环已酮和盐酸胺为主要原料来制备环己酮肪。轻胺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因此常常做成稳定的盐酸轻胺。

环己酮和丙酮谁活性高

1、丙酮对人体没有特殊的毒性,但是吸入后可引起头痛,支气管炎等症状。如果大量吸入,还可能失去意识。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脱脂,脱水,固定等等。在血液和尿液中为重要检测对象。有些癌症患者尿样丙酮水平会异常升高。

2、前者毒性/刺激性大于后者,酮类有机溶剂中以丙酮的刺激性/毒性相对最低。

3、丙酮沸点低,极性较高,比较常用;环己酮沸点高,极性小,溶解能力相对较差。

环已酮与丙酮的区别

空间位阻:环己酮的空间位阻小于丙酮,丙酮和环己酮都是酮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的活性主要取决于其羰基的空间位阻。位阻小的酮活性更高,它更容易参与到反应中去。

前者毒性/刺激性大于后者,酮类有机溶剂中以丙酮的刺激性/毒性相对最低。

丙酮沸点低,极性较高,比较常用;环己酮沸点高,极性小,溶解能力相对较差。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