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氯三氟甲苯又名对氯三氟甲基苯;(英文名称p-Chlorbenzotrifluorid)又名4-氯三氟甲苯(4-Chlorobenzotrifuoride);对氯三氟苄;对氯苄川三氟;简称 PCBTF。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苯等有机溶剂,分子式为C7H4F3Cl。
-二氯-3,5-二硝基三氟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熔点约为95-97℃。在熔化后,如果快速冷却,可能会得到透明的玻璃状固体,这种固体的化学结构与原始化合物相同,其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也是相同的。
【CAS登录号】98-56-6【EINECS登录号】202-681-1【分子量】180.55【分子式及结构式】分子式为C7H4F3Cl,结构式为: 【常见化学反应】主要反应为苯环上的取代和置换反应。【禁配物】禁配强氧化剂、强碱,与二甲基亚磺酸钠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可爆炸。
甲苯为原料,三氯化铁为催化剂,通氯气生成对氯甲苯与邻氯甲苯的混合物;混合物经精馏结晶法获得对氯甲苯;对氯甲苯氯代,条件—光照+氯气,生成对氯三氯甲苯;对氯三氯甲苯与无水氟化氢反应,生成对氯三氟甲苯;对氯三氟甲苯通氯气,三氯化铁催化,得到目标结构—3,4-二氯三氟甲苯。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N-乙基二乙醇胺 中文别名 N,N-双(羟乙基)乙胺;英文名称 N-ETHYLDIETHANOLAMINE 英文别名 2,2-(Ethylazanediyl)diethanol;2-[ethyl(2-hydroxyethyl)amino]ethanol;CAS号 139-87-7 中国海关编码(HS-code):29221930.00 概述:2922193000 乙基二乙醇胺。
1、吸电子基团的强弱顺序可以按照以下规则排列:强吸电子基团:这些基团具有高度亲电性,能够强烈吸引周围电子。常见的强吸电子基团有:氟(F)、氯(Cl)、溴(Br)、碘(I)等氢键酸、硫(S)、氮(N)等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
2、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强弱排序是 :NO2 CN F Cl Br I C三C OCH3 OH C6H5 C=C H 。强吸电子基团 叔胺正离子(-N+R3)、硝基(-NO2)、三卤甲基(-CX3,X=F、Cl)。中吸电子基团 氰基(-CN)、磺酸基(-SO3H)。
3、事实上,甲基的给电子效应是通过超共轭效应部分分散电荷来实现的,这种效应比较弱。不如氯的吸电子能力强。
4、因为F氧化性较强,F吸引了C的电子,所以整个基团电子偏向F,整个基团有吸电子的趋势。
以甲苯为原料合成3硝基4氯苯甲酸先加3个硝酸在浓硫酸条件下形成1个3硝基甲苯和3个水分子,再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取代这样优先取代测链也就是甲基上的氢,就形成3-硝基- 4 -氯苯甲酸。甲苯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2%~0%(体积)。
合成方法及步骤如下:① 首先用浓硫酸将甲苯在高温下磺化,生成对甲基苯磺酸( 高温下磺化主要生成对位产物)。②将对甲基苯磺酸用无水氯化铁或铁粉催化下氯化,生成3﹣氯﹣4﹣甲基﹣苯磺酸。③ 将3﹣氯﹣4﹣甲基﹣苯磺酸 高温下用稀硫酸水解,生成邻氯甲苯。
邻二溴苯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生成3,4-二溴甲苯。3,4-二溴甲苯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得到3,4-二溴-氯甲苯。
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肼 目前研究主要方向是以对氯三氟甲基苯为原料,在三氯化铁存在下深度氯化得到3,4,5-三氯三氟甲苯,然后与水合肼反应得到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肼。 3 2,3-二氰基丙酸乙酯 2,3-二氰基丙酸乙酯合成方法,主要有分步法和一步法两种。
三氟甲基对苯电荷分布的影响:三氟甲基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因此,三氟甲基取代的苯比苯本身更带有酸性。
三氟甲基正离子更稳定。三个氟原子的电负性高,与中心碳原子形成了强烈的电子吸引作用,这种吸引作用有助于稳定正电荷。三氟甲基正离子的三个氟原子形成了一个平面三角形的结构,这种平面结构使得正电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散,从而增加了稳定性。
硝基(-NO2)、羟基(-OH)、甲基(-CH3)以及三氟甲基(-CF3)是常见的有机官能团,它们对苯环的电子密度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 硝基(-NO2):- 硝基作为一个强电子吸引基团,会从苯环中吸引电子。- 硝基引入苯环的氮原子带有正电荷,增加了邻近位置的电子密度。
- 三氟甲基团是一个电子吸引团,它会从苯环中抽取电子。- 三氟甲基团引入了带有强正电的氟原子,降低了附近位置的电子密度。- 这会导致苯环上的电子分布不均匀,使三氟甲基邻近的位置带有正电,从而影响了反应的发生位置和速率。
因为cf3代表三氟甲基,cf3由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氟原子组成,具有强烈的化学活性和较高的反应性。
因为F氧化性较强,F吸引了C的电子,所以整个基团电子偏向F,整个基团有吸电子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