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CO(NH),分子质量 60.06 ,CO(NH) 尿素 [1]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机无臭无味。含氮量约为467%。密度1.335g/cm3。
尿素 分子式 ch4on2 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无臭,味咸、凉;微有引湿性。易溶于水。1.63%水溶液为等渗液。水溶液于贮存中易水解,游离出氨。
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尿素在酸、碱、酶作用下(酸、碱需加热)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对热不稳定,加热至150~160℃将脱氨成缩二脲。若迅速加热将脱氨而三聚成六元环化合物三聚氰酸。
化学性质 尿素可与酸作用生成盐。有水解作用。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异氰酸。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
尿素,又称碳酰胺,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四甲基胍水溶性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四甲基胍是助溶剂,具有可燃、与二氧化碳不兼溶、水溶性强的特点。
制备1,1,3,3-四甲基胍,通常都是由1,1,3,3-四甲基胍盐酸盐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反应,经过萃取、精馏制得。生产1,1,3,3-四甲基胍盐酸盐的制备方法,一般有三种。
解释:在这个反应中,四甲基胍(四甲基铵)与硫代硫酸钠反应生成硫代硫酸四甲基铵和氢氧化钠。在该反应中,四甲基胍分子通过离子键与硫代硫酸钠分子中的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
在合成过程 中,将 Zn(NO3)1,4-苯二甲酸和 N-EtFOCA 添加到 1,1,3,3-乙酸四甲基胍盐(TMGA)中,并在 18 MPa CO2 压力下的高压槽中加热。
1、二甲基硫脲与四甲基硫脲的不同如下,二甲基硫脲在各种生物系统内都能降低机体损伤,是一种活性氧清除剂,包括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或次氯酸(HOCl)。
2、四甲基脲是化学物质,分子式C5H12N2O。
3、乙基亚硝基脲,摄入。吸入。戴好手套和护目镜,有剧毒,只在通风橱内操作:对眼睛和皮肤有毒性:强氧化剂。 (52)磷酸钠。应注意的是,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吸入:有剧毒、呼吸道。
用乙醇钠拔尿素氨基上的质子,再和丙二酸二乙酯作交换,生成丙二酰脲水热反应法将CaHPO4与CaCO3按6:4摩尔比进行配料,然后进行24h湿法球磨。
尿素和氯化锌反应现象:尿素受热反应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此时氨和水生成氢氧化铵,氢氧化铵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和氯化铵,而氢氧化锌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锌沉淀。
氨碳比( NH3/CO2 )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氨过量使反应有利于向生成物方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同时氨能与反应生成的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移出了部分产物,也促使平衡向生成尿素的方向移动。
1、生产方法:以水合肼及尿素为原料,缩合得氨基脲液,再与丙酮综合,精制得成品。将水合肼与尿素混合,加热至97-104℃,回流6-7h。降温至45℃,过滤,得氨基脲液。将滤液冷至25℃,加入丙酮,自然升温50-60℃,保温1h。
2、尿素的三种提取方法 按未反应物的循环利用程度,尿素生产方法可分为不循环法、半循环法和全循环法三种。
3、常见的用于增加一个碳原子的试剂有: CO2,CO,HCN,NaCN,CH2I2,CHCl3,CH2Cl2,CH3OH,( CH3)2LiCu,HCHO,CH3MgI,Ph3P= CH2,( CH3)2 SO4,CuCN,CO( NH2)2,氨基脲等,这些试剂在反应中可以提供一个碳原子。
4、定性反应: 取药材打碎,于30℃放置2小时后进行蒸馏,收集馏出液,取馏出液1滴,加苯肼滴即生成氨基脲(semicarbazlde)衍生物结晶,可于显微镜下检视,可因熔点不同而区别各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
5、方法一 用二氧化碳和氨在高温、高压下合成氨基甲酸铵,经分解、吸收转化后,结晶,分离、干燥而成。
丙二酸二甲酯的亚甲基的两个氢原子非常活泼,在超强碱醇钠的作用下更容易电离,最后跟硫脲的硫原子结合成硫化氢【硫化钠】,反应式:是 (CH3)2C=S + H2C(COOCH3)2==醇钠==(CH3)2C=C(COOCH3)2 + H2S。
用乙醇钠拔尿素氨基上的质子,再和丙二酸二乙酯作交换,生成丙二酰脲水热反应法将CaHPO4与CaCO3按6:4摩尔比进行配料,然后进行24h湿法球磨。
丙二酸二乙酯用乙醇钠脱质子,然后和溴乙烷反应得到乙基丙二酸二乙酯。产物用相同的方法再次烷基化,引入异戊基。最后与尿素反应,得到产物异戊巴比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