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浓硫酸+水,使其异构成异丙醇 氧化为丙酮 与氰化氢加成 水解 锌+浓盐酸还原羟基 合成路线1:先用PCl3氯化羟基,再生成格氏试剂,然后与CO2反应,水解。合成路线2:先用PCl3氯化羟基,再用NaCN将-Cl转化为-CN,再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2、乙酸乙酯在钠的作用下缩合,生成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与溴代正丙烷反应后,成酮水解即为1。 溴代苯乙酮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成酮水解即为2。 丙二酸二乙酯与烯丙基氯反应后(应该是烯丙基,不是丙烯基),水解、加热脱羧为3 异丙醇溴代生成溴代异丙烷;甲醇碘代生成碘甲烷。
3、正丙醇可用于合成正丙胺、醋酸丙酯、丙基尿素、2-甲基-2戊醇、正溴丙烷、全氟丙酸、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尼泊金丙酯等。
4、氯代,做成格氏试剂,再加二氧化碳。天然原料正丁酸的合成方法,是以粮食发酵产物的正丁醇为原料,以醋酸锰为催化剂,使正丁醇蒸汽与空气按体积1∶(1.5~2.5)的比例混合后,先在100~110℃和常压条件下通过醋酸锰催化剂层。
5、C3H8O有三种可能:CH3CH2CH2OH丙醇,CH3CH(OH)CH3异丙醇,CH3CH2OCH3甲基醚。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CH3CH2COOCH3丙酸甲酯、ch3cooch2ch2ch3乙酸乙酯、甲酸hcooch2ch2丙酯。甲酸HCOOCH(CH3)异丙酯以及环甲烷、环丁烷的替代品如1-羟基甲基-2-羟基环丙烷、1,2-环丁醇。
_甲基_1_丙烯如何转化为2,2_二甲基丙酸可以用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2_甲基_1_丙烯的制备,生产上主要采用甲基叔丁基醚醚解法,由甲基叔丁基醚(MTBE)经催化醚解而得到异丁烯。
以2-甲基-1溴丙烷为原料合成2-二甲基丙酸... 以2-甲基-1溴丙烷为原料合成2-二甲基丙酸 展开 我来答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以2甲基1溴丙烷为原料合成22二甲基丙酸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依照上面的理论,对于CH3-CH=C-CH3,是中间的双键断裂,所以生成的产物的是丙酮和丙酸。|CH3对于H2C=CH-CH-CH3双键处于端位,双键左边的整个的被氧化成碳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右边的同上,生成二甲基丙酸CH3所以。

1、-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钠盐容易聚合。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钠盐是一种双烯丙酸类单体,由于双键的存在,它容易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物质。
2、丙烯酰胺是一种不饱和酰胺,能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不溶于苯及庚烷,在酸碱环境中可水解成丙烯酸。丙烯酰胺在室温下很稳定,但当处于熔点或以上温度、在氧化条件下以及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酰胺。
3、JHW-160,工业产品,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钠(AMPS)聚合而成三元共聚物;PVA-120,工业产品,以聚乙烯醇17-88经醛交联得到。 2 结果与讨论 1 失水量与加剂量及滤液黏度的关系 表1是降失水剂加量对水泥浆失水量和滤液黏度影响的测量数据。
4、采用Plank等的研究结论:以二醛交联增加聚合物膜的强度,换用有机耐温聚合物作为高温封堵粒子,同时引入少量改变PVA分子性能的化学官能团降低其高温溶解度、增加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附着力,综合提高其耐温性能。
5、聚丙烯酰胺是采用丙烯酰胺(acrylamide)为单体,通过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聚合而成的。聚丙烯酰胺是采用丙烯酰胺(acrylamide)为单体,通过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聚合而成的。
6、粘合性:能通过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作用,起粘合作用。降阻性:PAM能有效地降低流体的摩擦阻力,水中加入微量PAM就能降阻50—80%。增稠性:PAM在中性和酸条件下均有增稠作用,当PH值在10以上PAM易水解。呈半网状结构时,增稠将更明显。
A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为CH 3 CHOHCH 3 ;B发生催化氧化的C为丙酮;丙酮发生已知:①的反应生成2-甲基-2-羟基丙酸,然后分之内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内酯F;丙酮与2分子的苯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双酚A,所以D是苯酚;则E为 ;E与双酚A发生类似已知②的反应生成PC。
用丙烯合成乳酸的化学过程为:首先丙烯与卤素单质加成生成1,2——二溴丙烷,然后二溴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水解生成1,2——丙二醇,然后丙二醇两步催化氧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再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加压条件下羰基加成就生成 了2——羟基丙酸,即乳酸。
生成1,2——二丙醇。B到C发生氧化反应,右边的羟基被氧化成醛基,中间的被氧化成酮基。C到D,氧化反应,右边的醛基被氧化成羧基。然后D到E发生还原反应,应该是中间的酮基被还原。因为根据G可以推出E是乳酸,再根据E推出D应该是中间的酮基被还原。少年,具体答案自己做,这样自己可以掌握。
DL-丝氨酸的合成方法是通过对丙烯醛进行自由基加成反应,然后对加成产物进行催化还原或氢化反应得到。具体步骤包括将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进行酸催化加成反应,得到2-羟基-3-丙酮酸甲酯,然后对其进行催化还原或氢化反应,得到DL-丝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