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基汞可溶于水,因此又从底泥回到水中。水生生物摄入的有基汞,可以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受汞污染水体中的鱼,体内有基汞浓度可比水中高上万倍,危及鱼类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所以有机汞危害更大。无机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笨机汞和二甲基汞等。
不同形态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有不同的化学行为,并表现出不同的污染效应。例如,六价铬有强烈毒性,而三价铬毒性较弱;有机汞如甲基汞的毒性远远超过无机汞;666有七种异构体,而其中γ型有最强杀虫力;多环芳烃的致癌活性与其化学结构有相应关系;痕量污染物与不同载体的结合态往往决定其在环境中的迁移状况等等。
一.汞 重金属污染中毒性最大的元素。无机汞盐和有机汞化合物[如甲基汞(Ch3)2HG]以人体都有危害。不过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并不相同。无机汞盐产生毒性的根本原因是汞离子与酶蛋白相结合,抑制各种酶的活性,使细胞的正常功能发生障碍。
甲基汞是一种有机汞化合物,在环境中特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很高的毒性,其相关知识如下:它是由微生物将无机汞转化为有机汞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甲基化。甲基汞的生成主要发生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特别是那些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自然水体。
是有机汞中的烷基汞类,进入人体后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中,主要损害神经系统,最严重的是脑组织,其损伤是不可逆的。甲基汞是公认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
1、有基汞可溶于水,因此又从底泥回到水中。水生生物摄入的有基汞,可以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受汞污染水体中的鱼,体内有基汞浓度可比水中高上万倍,危及鱼类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所以有机汞危害更大。无机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笨机汞和二甲基汞等。
2、它是由微生物将无机汞转化为有机汞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甲基化。甲基汞的生成主要发生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特别是那些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自然水体。这些有机物质可以作为甲基化微生物的食物来源,而甲基化微生物则可以将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
3、环境中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汞及其化合物在水体、土壤中受微生物作用产生的,它能沿着水生食物链传递,进行高度生物富集。在海洋中处于食物链顶级的鲨鱼、箭鱼、金枪鱼、带鱼等大型鱼类以及海豹体内汞含量最高;在湖泊、河流中,处于食物链最高层的肉食鱼甲基汞含量最高。
慢性甲基汞中毒是人群长期受甲基汞污染的饮食(特别是鱼贝类食物),造成摄入者体内有大量甲基汞蓄积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饮用含有无机氯的水不会引起水俣病,水俣病是由甲基汞引起的。
这种中毒疾病是由于人群长期摄入受甲基汞污染的食物,尤其是鱼类和贝类。 摄入者体内积累了大量甲基汞,导致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症状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饮用含有无机氯的水并不会引起水俣病。 确实,水俣病是由甲基汞引起的。
从1953年至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市因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中含有甲基汞,导致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类受到影响。人们食用了这些受污染的鱼后,纷纷受害。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水俣湾和新潟县的阿贺野川下游共有283人出现汞中毒症状,其中60人死亡。
水俣病是一种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病,首次在日本被发现。 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甲基汞中毒,它是由于人们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食物,尤其是鱼类和贝类,导致体内甲基汞积累过多,从而引发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症状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摄入富集在鱼、贝中的甲基汞所致的公害病(环境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表现神经系统症状。是一种有机汞中毒。1950年代日本九州水俣市及其附近地区,氮肥厂排出的含汞废水污染海水,汞受水底微生物作用而转化为甲基汞。
经过近十年的分析,科学家才确认: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是水俣病的起因。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汞,这种物质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会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等多种危害,毒性极大。在日本,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人数达数十万。

无机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笨机汞和二甲基汞等。淡水淤泥中的厌氧细菌能够使无机汞甲基化,形成一甲机汞和二甲基汞。无论是可溶性的或不可溶性的汞化合物都有一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去。其挥发程度与化合物的形态,水中的溶解度、表面吸附、大气的相对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无机汞有HgSO Hg(OH) HgCl HgO , 它们因溶解度低, 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能力很弱, 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 转化为具有剧烈毒性的甲基汞, 也称汞的甲基化。 微生物合成甲基汞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
汞通常有三类:一类是金属汞;第二类是汞的无机化合物,如氯化汞、氧化汞等;第三类是汞的有机化合物,如甲基汞。
甲基汞的毒性是无机汞的一百倍。不同形态的汞对人及生物的毒害程度相差很大,甲基汞的毒性是无机汞的一百倍。由此可见,只用总汞的含量来评价环境中汞的危害是不适宜的。
甲因为基汞是有机汞里最简单的一种,因为分子个头小,所以有更强的穿透能力进入人体,所以高于单体汞。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即毒死50%的实验动物需要的量) 1 毫克/公斤; 小鼠 (LD50) 6 毫克/公斤 慢性毒性:课引起记忆力减退、嗜唾、易疲劳、乏力、失眠、头昏等精神障碍。较重者出现手指和舌震颤。
汞在自然界以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形式存在。有机汞的毒性较金属汞和无机汞大。无机汞有一价和二价的化合物。一价汞只有少数如硝酸亚汞可溶于水,其他均微溶于水,如甘汞(Hg2CI2)。二价汞盐如硫酸汞、硝酸汞、氯化汞、溴化汞等均易溶于水。
无机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笨机汞和二甲基汞等。淡水淤泥中的厌氧细菌能够使无机汞甲基化,形成一甲机汞和二甲基汞。无论是可溶性的或不可溶性的汞化合物都有一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去。其挥发程度与化合物的形态,水中的溶解度、表面吸附、大气的相对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