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酐,又称为顺丁烯二酸酐(MAH),简称顺酐,是顺丁烯二酸的酸酐形式。它在室温下表现为无色或白色固体,具有酸味。以往,人们通常使用苯作为催化剂来氧化制备马来酸酐,然而由于成本因素,现代工业更多采用正丁烷氧化法制备:2CH3CH2CH2CH3 + 7 O2 → 2 C2H2(CO)2O + 8H2O。
马来酸酐又称顺丁烯二酸酐(MAH),简称顺酐,是顺丁烯二酸的酸酐,室温下为有酸味的无色或白色固体,分子式为C4H2O3。
它的物理性质非常稳定,具有相对密度48,这意味着它的密度比水稍微大一些。熔点为58℃,意味着在这一温度下它会转变为固态,而沸点则高达202℃,表明它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较低的温度区间,如60-80℃,它也能升华,显示出其良好的热稳定性。
顺丁烯二酸酐系白色斜方形针状结晶,分子式C4H203,分子量906,熔点58℃,沸点202℃,相对密度314,闪点103℃,易升华。顺酐易溶于水、醇和酯,微溶于四氯化碳和粗汽油。顺酐的粉尘和蒸汽均易燃易爆,对人有刺激,而且会烧伤人体皮肤。
聚马来酸酐(化学式:26099-09-2),一种独特的棕黄色透明液体,其物理特性显著。它的相对密度在25℃下测定,范围在18至22,显示出较强的密度。其分子量超过300,这表明其分子结构复杂且庞大。
聚马来酸是一种聚电解质,由马来酸酐聚合水解或水解聚合而得。常温下为棕红色粘稠液体。固体含量50%。相对密度20(20/20℃)。酸值280~320毫克氢氧化钾/千克。分子量 400~700。pH值1~2。易溶于水,在聚合物链上的每一个碳原子均带有高电位电荷。
顺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顺酐,也被称为马来酸酐,其化学式为C4H2O3。它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是一种重要的不饱和一元酸酐。其主要通过石油的裂化反应过程生产获得。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树脂反应特性,广泛应用于生产不饱和树脂、合成树脂等化工领域。
顺丁烯二酸酐,又称马来酸酐或失水苹果酸酐,是一种顺丁烯二酸的酸酐。这种白色晶体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酸味,其分子式为C4H2O3,熔点58℃,沸点202℃,易升华且易燃,并且能溶于水,生成顺丁烯二酸(马来酸),也溶于苯、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
顺丁烯二酸酐结构式是C4H2O3,它的另一名称又叫做顺酐。顺酐(又称马来酸酐)为无色针状或片状结晶,有刺激性气味与酸味,易燃,升华。它是顺丁烯二酸的酸酐,室温下为有酸味的无色或白色固体。顺丁烯二酸酐理化性质:密度:484g/cm3。熔点:51-56℃。沸点:202℃。闪点:103℃。
又名马来酸酐或失水苹果酸酐,常简称顺酐。无色结晶,有强烈刺激气味,凝固点58℃,沸点202℃,易升华。主要由苯或碳四馏分中的正丁烷或丁烯氧化而制得,是生产不饱和聚酯及有机合成的原料。制造聚酯树脂、醇酸树脂、农药、富马酸、纸张处理剂等。
1、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佩带防毒口罩。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2、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在处理顺酐遗撒事故时,遵循上述步骤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隔离污染区并设置警告标志,以确保所有非应急人员远离现场。应急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使用清洁工具将泄漏物收集至干燥、有盖的容器中,随后妥善处理。
3、前苏联(1975) 污水中有机物最大允许浓度 10mg/L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4、在安全操作方面,一旦皮肤接触污染,应立即脱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并寻求医疗援助。眼睛接触同样需要迅速冲洗,至少15分钟,并及时就医。若吸入,应迅速离开现场,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进行输氧或人工呼吸。在意外泄露处理中,应隔离污染区域,限制人员进出,并切断火源。

马来酸酐,化学式为C4H2O3;CHCOOCOCH,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物质。根据国家标准编号,马来酸酐的国标编号为81624,CAS号为108-31-6。其分子量为906,相对密度(水=1)为48,相对密度(空气=1)为38。在20℃时,马来酸酐的蒸汽压为0.02kPa,闪点为110℃(开杯)。
顺丁烯二酸酐,也被称为顺酐、失水苹果酸酐、马来酐,其英文名称为Maleic anhydride,化学式为C4H2O3,分子量为21129。它在化学品分类中,CAS号为108-31-6,EINECS号为203-571-6。顺丁烯二酸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尤其在塑料、橡胶、染料和药品生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化学识别码系统中,二甲基马来酸酐有一个独特的CAS编号,即CAS:766-39-2,这是国际上用于唯一标识化学品的重要标识。此外,MDL数据库中它的标识号为MFCD00005523,这对于科研人员查找和引用该物质时非常方便。
非极性的分子主链上引入了强极性的侧基,马来酸酐接枝POE可以成为增进极性材料与非极性材料粘接性和相容性的桥梁,因此可作为很好的增韧剂和相容剂来使用,比没有接枝的纯POE增韧效果要好的多,适用于PA/PE、PA/PP合金,可大大提高合金的韧性。用于PC、ABS、PET、PBT等及其合金材料的相容剂与增韧剂。
1、顺酐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四种:苯氧化法、C4烯烃法、苯酐副产法和正丁烷氧化法。首先,苯氧化法是生产顺酐的传统方法,其原理是苯蒸气和空气(或氧气)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顺酐。这种方法工艺技术成熟可靠,主要技术包括SD法、Alusuisle/UCB法和日本触媒化学法等,其中SD法应用最广泛。
2、依据减水剂的作用机理,用自制单体设计、合成一种新型聚羧酸盐减水剂,得出其最佳合成配方及工艺为:m(马来酸酐)∶m(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m(丙烯基磺酸钠)=1∶3∶4;选用1%的K2S2O8为引发剂、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6h。
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该品粉尘和蒸气具有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可伴有腹痛。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有明显刺激作用,并引起灼伤。慢性影响:慢性结膜炎,鼻粘膜溃疡和炎症。有致敏性,可引起皮疹和哮喘。
4、马来酸二甲酯的制备过程涉及两个主要步骤,均通过马来酸酐(也称为顺酐或马来酸酐)与甲醇的化学反应完成。首先,马来酸酐与一分子甲醇发生反应,产物为马来酸单甲酯(MMM)。这个反应过程相对容易,无需额外的催化剂就能顺利完成。在第二阶段,单甲酯进一步与另一分子甲醇作用,生成马来酸二甲酯和水。
健康危害:本品粉尘和蒸气具有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可伴有腹痛。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有明显刺激作用,并引起灼伤。慢性影响:慢性结膜炎,鼻粘膜溃疡和炎症。有致敏性,可引起皮疹和哮喘。
健康危害:该品粉尘和蒸气具有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可伴有腹痛。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有明显刺激作用,并引起灼伤。慢性影响:慢性结膜炎,鼻粘膜溃疡和炎症。有致敏性,可引起皮疹和哮喘。燃爆危险:该品可燃,有毒,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顺丁烯二酸酐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健康危害主要体现在粉尘和蒸气的刺激性,吸入可能导致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甚至引发腹痛。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会强烈刺激并可能引起灼伤。长期接触可引发慢性结膜炎和鼻粘膜炎症,还具有致敏性,可能导致皮疹和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