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苄酯的制备

另一种制备方法是通过酯交换,苯甲醇与苯甲酸乙酯在碳酸钠的作用下进行反应。首先常压蒸馏去除乙醇,然后减压蒸馏去除非所需的副产物苯甲醇。冷却后,进行水洗、分层、干燥处理,最后通过减压蒸馏得到苯甲酸苄酯。苯甲酸钠与苯甲酰氯在三乙胺的催化下共热酯化,形成苯甲酸苄酯。

将苄醇钠与苯甲醛加热反应,或将苯甲酸钠与氯化苄反应,香料工业中还采用苯甲酸乙酯和苄醇进行酯交换制得。

以甲酸苄酯、丙酸苄酯、乙酸苄酯或苯甲酸苄酯等为原料,在温度 150-320℃之间进行液相水解制备苯甲醇。水解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80-180℃的温度,分层,分离出有机相就可以获得纯度大于 98%的苯甲醇,转化率大于 98%。

苯甲酸苄酯:有刺激性。吸入、摄入、皮肤接触可造成伤害。避免接触眼睛。需佩戴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8)苯乙醇:有刺激性。吸入、摄入、皮肤接触可造成伤害。佩戴手套,远离火源、火花和明火。9)蛋白酶K:有刺激性。吸入、摄入、皮肤接触可造成伤害。需佩戴手套和护目镜。

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高毒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伤害极大。在通风橱内操作,并正确处理接触后的情况。6)苯甲酸:有刺激性,吸入、摄入、皮肤吸收皆可致伤。使用时配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

苯甲醇结构式是什么?

苯甲醇的结构简式为C6H5CH2OH,它是由苯基取代甲醇中的氢原子而形成的。通过氧化或脱氢反应,苯甲醇可以转化为苯甲醛。此外,它还可以通过加氢反应生成甲苯、联苄或甲基环己烷、环己基甲醇。苯甲醇能够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相应的酯。

苯甲醇的结构式是C6H5-CH2OH。首先,苯甲醇在铜催化下加热氧化为苯甲醛:2C6H5-CH2OH + O2 → Cu, 加热 → 2C6H5-CHO + 2H2O。接着,苯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氧化为苯甲酸:2C6H5-CHO + O2 → 催化剂,加热 → 2C6H5-COOH。

苯甲醇的化学性质:苯甲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是C7H8O,结构简式是C6H5CH2OH,可以发生氧化或脱氢反应生成苯甲醛。可以发生加氢发应生成甲苯、联苄或甲基环己烷、环己基甲醇。还可以与羧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

与酰氯发生缩合的为什么不是苄醇

c)我记得乙酰氯可以直接同芳香醛缩合,所以应该是过量乙酰氯+苯甲醛在痕量吡啶催化下得到肉桂酰氯,此物再和苄醇缩合。我记得过去的实验手册上是b的路线。苯甲醛加氢的条件是镍或者铂催化。缩合得到肉桂酸混酐所使用的Perkins反应催化剂是醋酸钠/钾,似乎也可用碳酸钾。

反应。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乙酰氯会与苄醇反应,反应方程是醇和酰氯反应生成酯和氯化氢,注意一定要无水操作,是实验室最实用的制取酯类的方法。乙酰氯一般指氯乙酰。

酰化反应中的乙酸酐容易与水反应发生水解而使产率降低。氧原子上的酰化反应规律:其反应难易程度取决于醇或酚的亲核能力、位阻及酰化剂的活性。醇的O-酰化一般规律是伯醇易于反应,仲醇次之,叔醇最难酰化。

生成大量的白色固体。根据查询小木虫网显示,磺酰氯与苄醇反应生成的固体可以溶于二氯甲烷,但不溶于THF,白色固体是吡啶的盐酸盐,萃取时用水就能洗掉。

伯醇中的苄醇、烯丙醇虽然不是叔醇,但由于易于脱羟基形成稳定的碳正离子,所以也表现出与叔醇相类似的性质。(3)酚羟基由于受芳烃的影响使羟基氧原子的亲核性降低,其酰化比醇难。酰化剂:醇、酚的O-酰化常用的酰化剂有羧酸、羧酸酯、酸酐、酰氯、烯酮等。

Shiori等人于1972年报道了一种更为温和的合成方法,即使用二苯基磷酰亚胺(DPPA)和羧酸在室温下直接生成酰基叠氮,实现了一锅法合成胺。若使用过量醇或以醇作为溶剂,则可以得到相应的胺衍生物。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