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膨大剂,对植物可产生助长作用,俗称“膨果龙”,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植物激素类化学物质。常见膨大剂有氯吡脲,英文简称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属苯脲类物质,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由瑞士Sandoz公司最早研发,由东京大学药学部的首藤教授等发明。
2、膨大剂名为氯吡脲,别名为KT30,属苯脲类物质。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我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它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以此影响果蔬大小。过量使用膨大剂,会降低水果的口感和品质。
3、膨大剂,又名氯吡苯脲。 不过使用这东西有点缺德。
4、实际上,市场上的各种品牌的红薯膨大剂其实就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的在里面添加了一部分磷酸二氢钾或者微肥,在相应的地区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实际上,市场上的红薯控旺剂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基本上都是赤霉酸、萘乙酸、矮壮素和烯效唑等。

对西瓜使用:在雌花开放的当天用0.1%氯吡脲可溶液剂(30倍液)+0.01%芸苔素内酯(2500倍液)的稀释药液均匀地涂抹瓜柄,可促进幼瓜快速膨大。对黄瓜使用:于雌花开放的当天用0.1%氯吡脲可溶液剂(60-100倍液)+0.01%芸苔素内酯(2500倍液)的稀释药液浸泡瓜胎,可使幼瓜快速生长。
氯吡脲膨果配方:氯吡脲和14-羟基芸苔素甾醇。氯吡脲,全称为氯吡苯脲,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能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器官形成,蛋白质合成,提高光合作用等。
氯吡脲(KT-30)0.1%制剂稀释50-80倍液,于盛花期后或幼果期浸、沾幼花、幼果、瓜胎,可以使果实迅速膨大,如瓜类等,一般可是果实膨大40-100%,但要注意均匀施药。氯吡脲(KT-30)叶面喷施,可对整株进行喷施,在膨果的同时可以增加植株的抗逆性,增加花芽。
②施药剂量:0.1%氯吡脲可溶液剂50~100倍液。③施药方法:喷洒或蘸果穗。蘸穗前先抖动果穗,使授粉不良的果粒尽可能脱落,再进行疏穗疏粒,使留粒量达到生产优质果的数量。喷施后抖果穗使药液均匀化,把多余药液去掉,防止残存药液灼伤果实和造成畸形果。
氯吡脲在辣椒上用2次。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氯吡脲在辣椒上用2次即可,分别是花前喷施一次,盛花期喷施一次,促进坐果、膨果拉长效果显著。氯吡脲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
葡萄花后15天膨果可用噻苯隆、氯吡脲、赤霉素奇宝、保美灵等药剂花前10天左右,用噻苯隆30ml/瓶兑水50公斤喷施果穗,喷施时以喷湿不滴药液为宜,可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拉长果穗。
1、常见的膨大剂有氯吡脲(0.1%氯吡脲可溶液剂50-75倍液)、氯化胆碱(60%氯化胆碱水剂2000倍液)、赤霉素(3%赤霉素乳油500-1000倍液)等。苄氨赤霉酸 苄氨赤霉酸是使用赤霉酸和6-苄氨基嘌呤按照1:1的比例复配而成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2、氯吡脲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生物活性与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嘌呤作用基本相同。氯吡脲在柑橘沙糖桔果树上的使用时间,一般在花芽分化的后期,花蕾期或始花期、盛花期、果实膨大期用来促花坐果等。用0.5mg/kg的药液于盛花期1次,坐果、落果末期各喷树冠1次,可提高坐果率。
3、氯吡脲膨果配方:氯吡脲和14-羟基芸苔素甾醇。氯吡脲,全称为氯吡苯脲,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能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器官形成,蛋白质合成,提高光合作用等。
没有区别,同一种可溶液剂。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0.3%赤霉·氯吡脲可溶液剂,该配方是由苯脲型细胞分裂素与赤霉酸复配而成,氯吡脲又称吡效隆、KT30、氯吡苯脲等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够加速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防止花和果实脱落。
氯吡脲,一般指氯吡苯脲。氯吡苯脲,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生物活性却较6-苄氨基嘌呤高10至100倍。广泛用于农业,园艺和果树。
氯吡苯脲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 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于农业,园艺和果树,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扩大伸长,促进果实肥大,提高产量,保鲜等。氯吡苯脲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用在果实膨大上面效果很好,下面我们看一下氯吡脲吧。
氯吡脲,全称为氯吡苯脲,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能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器官形成,蛋白质合成,提高光合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