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金属钠,有气体生成的是1-丁醇和2-丁醇,无现象的是丁醛和丁酮,其中有气体生成的一组的鉴别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有黄色晶体生成的是2-丁醇,无现象的是1-丁醇,无现象的那组鉴别加入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丁醛,不反应的是丁酮。
用卢卡斯试剂,因为 3° -OH 2° -OH 1° -OH,所以立即浑浊的是2-甲基-2-丙醇,几分钟后浑浊的是2-丁醇,加热之后才浑浊的是1-丁醇。2-甲基-1-丙醇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能与乙醇和乙醚混溶,能溶于约20份水。
-甲基丁醇与丁醇谁氯化甲基丁醇活性更好。2-甲基丁醇,又名叔戊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12O,为无色透明液体,微溶于水,能溶解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油酸、硬脂酸和石蜡等,主要用作合成香料、农药的原料,也是优良的溶剂。氯丁醇是一种无色结晶,易升华。

1、而在卤代烃中,没有这一要求,将卤素看做一个取代基即可。举个例子,这样就好理解啦!H3C-CHOH-CH(CH3)-CH3 命名是2-甲基-3-丁醇呢?还是3-甲基-2-丁醇?——后者。因为根据(1),羟基的编号要最小。
2、-甲基-2-丁醇中,红色的碳原子上没有H,所以不能被氧化。2-甲基-3-丁醇,这个命名是错误的,应该使得官能团位次小,命名为 3-甲基-2-丁醇.它可以被氧化,因为红色碳原子(羟基连的碳)上有H。
3、加入卢卡斯试剂,先看到沉淀生成的是2-甲基-2-丁醇,加热后看到沉淀生成的是2-戊醇,最后形成沉淀的是正戊醇。加入金属钠,有气体生成的是苯甲醇,苯甲醚无变化。
4、你写结构式出来可以发现这题其实就是鉴别伯醇,仲醇,叔醇,也就是说连接-OH的C上有几个H原子 用卢卡试剂(浓HCl+ZnCl2),伯醇无反应,加热后浑浊,仲醇几分钟后浑浊 叔醇立即浑浊。
5、二甲基丙醇结构式CH3CH(CH3)CH2OH,即异丁醇;异丙醇CH3CH(CH3)OH,所以异丙醇比二甲基丙醇(异丁醇)少一个碳原子。
1、-丁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CH3CH2CH2CH2OH+O2 --- 2CH3CH2CH2CHO(1-丁醛)+2H2O,铜做催化剂,条件加热。其他位的就照着这样写,反正就是羟基上的H和连羟基的那个碳上的一个H脱掉,与剩下的O结合生成水。
2、醇的氧化实验: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均能发生氧化反应。 正丁醇的氧化反应方程式:2CH3CH2OH + O2(Cu或Ag催化剂,加热)→ 2CH3CHO(乙醛)+ 2H2O。 仲丁醇的氧化反应方程式:不同的醇可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叔丁醇的氧化反应方程式:CH3CH2OH + 3O2(点燃)→ 2CO2 + 3H2O。
3、中性或碱性的稀高锰酸钾冷溶液能使烯烃氧化成二元醇,反应式如下:生成的二元醇可进一步被氧化,生成羧酸。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氧化,烯烃分子中碳碳双键完全断裂,CH2=基被氧化成CO2,RCH=基被氧化成羧酸,C=基被氧化成酮。
4、C6H5-OH+NaOH==C6H5-ONa+H2O。正丁醇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C6H5-OH+NaOH==C6H5-ONa+H2O,正丁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透明液体,燃烧时发强光火焰,有杂醇油的气味,其蒸气有刺激性,能引起咳嗽,氢氧化钠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固碱等,无机化合物,是一种高腐蚀性的强碱。
5、生成正丁醛的反应过程。根据有机化学醇的化学反应查询得知,正丁醇碱氧化脱氢反应机理是指正丁醇在碱性条件下脱去两个氢原子,生成正丁醛的反应过程。依据是正丁醇的羟基氧化态较低,易被氧化,而碱可以促进羟基的脱去。正丁醇碱氧化脱氢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醇的氧化反应的一种。
如果羟基连的碳上没有H,就不能被氧化。2-甲基-2-丁醇中,红色的碳原子上没有H,所以不能被氧化。2-甲基-3-丁醇,这个命名是错误的,应该使得官能团位次小,命名为 3-甲基-2-丁醇.它可以被氧化,因为红色碳原子(羟基连的碳)上有H。
分子式为C5H12O的醇的同分异构体,可以看做是戊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代替后的生成物。
解:分子式为C5H12O的所有醇,含有-OH.剩余基团为 -C5H11,即戊基,共有8种。 分子式为C5H12O的所有醇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 详解如下: CH3CH2CH2CH2CH2OH (CH3)2CHCH2CH2OH CH3CH2CH(CH3)CH2OH CH3CH2CH2CH(CH3)OH 5。(CH3CH2)2CHOH 6。
戊醇分子式为C5H12O,根据碳架异构有 三种。主链五个碳的有3种:1-戊醇(能被氧化成 醛)、2-戊醇、3-戊醇(能被氧化但不能生 成醛)。主链四个碳的有4种:2-甲基-1-丁醇(能被 氧化成醛)、,2-甲基-2-丁醇,3-甲基-2-丁醇(能被氧化成醛),3-甲基-1-丁醇(能被 氧化成醛)。
C5H12O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有14种。因为分子式为C5H12O的有机物,可能是醇也可能是醚。因此如果是醇的话,那么戊基-C5H11可能的结构就有8种,也就是戊醇的可能结构有8种,分别为:-CH2CH2CH2CH2CH-CH(CH3)CH2CH2CH-CH(CH2CH3)。
给一张图你,基本步骤,先写出5个C的所有碳链,再写出—OH和—O—可能的位置,分别写出所有醇或醚的同分异构体,再找出C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结构,即对映异构。
在醇的命名中,要首先考虑尽量把羟基的编号编成最小的;(2)而在卤代烃中,没有这一要求,将卤素看做一个取代基即可。举个例子,这样就好理解啦!H3C-CHOH-CH(CH3)-CH3 命名是2-甲基-3-丁醇呢?还是3-甲基-2-丁醇?——后者。因为根据(1),羟基的编号要最小。
卤代烃的母体是烃,如氯乙烯,氯乙烷等。醇的母体是醇,如2-甲基-2-丙醇等。其余基本相同。
四)醇和卤代烃、醛、羧酸的命名(规律为含(单一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 (1)定主链:选择含有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编号: 醇字加在烷基名称的 (之后),卤代烃的卤字加在烷基名称的 (之前)。
卤代烃:以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象烷烃一样命名。醇:以羟基作为官能团象烯烃一样命名 酚:以酚羟基为1位官能团象苯的同系物一样命名。醚、酮:命名时注意碳原子数的多少。醛、羧酸:某醛、某酸。酯:某酸某酯。立体异构中,顺反异构的:两个相同原子或基团位于双键或环的同侧则为顺,异侧为反。
鉴别法: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看生成沉淀的速率快慢。反应速率:叔卤型大于仲大于伯大于乙烯型,叔基型卤代烃在几分钟内即生成沉淀,仲卤代烃需要温热才可以,伯卤代烃更慢,乙烯型或苯型的卤代烃不能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即使加热也无沉淀生成。
醇和卤代烃的命名:醇的命名要考虑羟基(-OH)的位置,卤代烃则要考虑卤素原子的位置。习惯命名法:对于碳原子数较少的烷烃,常用天干来命名,如甲烷、乙烷、丙烷等。碳原子数超过十个时,用数字来表示,如十一烷、十五烷等。
1、这个化合物还是烃类,并没有出现氧原子啊,或者其它东西。那我们先选择最长肽链,从图上看最长应该是八个碳。也就是某辛烷。然后标号,很明显有两种方式,但是规矩侧链就有两种了,一种是3——甲基,5——异丁基。或者是3,7——二甲基,5——正丙基。根据标号之和最小原则,我们选择前者。
2、习惯命名法 把所有的醇都看作是甲醇的衍生物,命名为× ×甲醇。如三甲基甲醇、三苯甲醇。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即使同一分子式,也有不同的同分异构体,若没有一个完整的命名方法来区分各个化合物,在文献中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因此认真学习每一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3、C A不是系统命名法,不正确,应该是是2-甲基苯酚。B不符合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编号,应该是3-甲基-2-丁醇。D不符合主链碳原子数最多的原则,应该是是2,3-二甲基戊烷。所以答案选C。
4、选择包含官能团最长的为主链,那主链不就是4个碳组成,加上官能团不就是2-丁醇吗?2-甲基-1-丙醇是主链没有数完。
5、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质量越大,顺序越高;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那么比较它们第一个原子上连接的原子的顺序;如有双键或三键,则视为连接了2或3个相同的原子。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团作为主要官能团,命名时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团,命名时顺序越低名称越靠前。
6、叔丁醇的系统命名法是根据其结构特征和功能性质来决定的。通常采用最短顺序偶的方法命名。顺序偶中第一个元素表示主链碳原子数,第二个元素表示侧链类型。侧链按照官能团种类命名,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和异丙基等。如果存在多个相同侧链,则在侧链名称前加上位置编号,以区分不同位置的同种侧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