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计法: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 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 用比重瓶测液体密度的方法 在细颈上有一环形记号的小玻璃叫比重瓶。1.先用天平称量出空瓶的质量m0。
2、密度计法:密度计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密度的方法。它利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出结果。首先,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然后取出并读取密度值。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各种液体的密度,如水、酒精、盐水等。密度计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因此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3、天平量筒法 方法:直接用天平测质量m,量筒测体积v。 注意点:固体 (1)密度大于水的固体 质量在体积前测量,避免沾水后质量偏大;放入水中要排除去气泡,避免体积偏大。 (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 1)按入法:用细铁丝和大头针将物体恰好全部按入水中,便于测体积。
4、只用天平(测石头的密度)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测出石头和空烧杯的总质量m2。取出石头将烧杯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3。将石头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水溢出后,测出烧杯、剩余水和石头的总质量m4。只用量筒(测橡皮泥的密度)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科学探究的7个步骤:第一步骤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首先针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有些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而有些物质,体积大小不同,质量却相同,提出设问。第二步骤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人体的密度仅有02 g/cm,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海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死海海水密度达到3g/cm,大于人体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来。
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密度公式ρ=mV。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密度的公式ρ=mV;实验中用天平来称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需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则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相同的。
探索“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建立密度概念; 知道密度公式、单位; 会查密度表,鉴别物质; 能联系实际,知道密度的简单应用。
ρ= m/ V;天平;质量、体积。 试题分析: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密度的公式ρ=m/V;实验中用天平来称物体的质量,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需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体积。
因为煤油、酒精的密度相同,仅凭密度是不能肯定是煤油还是酒精,促使学生对密度这一识别物质方法的反思,即密度识别物质不是万能的,其它的识别方法都有各自的作用,所以常有用几种识别方法去鉴别一种物质,这是第一层意义。
1、第一步:选定合适的仪器,确定各仪器材料使用状态正常,确定量沙数量够用。第二步:向灌沙桶装沙至桶顶15mm左右,称取桶内沙的质量(M1),准确至1g。第三步:把称号重量的灌砂筒放到挖好的试验坑洞上,然后打开底下的开关,让标准砂自然的流到洞里。
2、第一步:选择恰当的实验仪器,检查确认所有器材及材料状态正常,并确保量取沙子的量足够。第二步:向沙桶中装填沙子至距离桶顶15毫米左右的位置,并称量此时桶内沙子的总质量,精确到克。第三步:将装有沙子的灌砂筒放置于挖好的试验坑洞上方,然后开启筒底的开关,让沙子自然流入坑洞中。
3、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方法包括:称量法、比重杯法、阿基米德定律法、浮力法、密度计法。称量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4、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测出石头和空烧杯的总质量m2。取出石头将烧杯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3。将石头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水溢出后,测出烧杯、剩余水和石头的总质量m4。只用量筒(测橡皮泥的密度)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5、⑦ 整理实验器材。 测定正方体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把量筒装满水,轻轻放入木块,当木块稳定后取出,可得排开水的体积V排=V总-V剩,因此排开水的质量m排=ρ水V排。- 测量木块的质量m木=m排,因为排开水的质量等于木块的质量。
6、足量的水、牛奶 实验目的:测定牛奶的密度 实验步骤:按照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称出空瓶的质量;用水将空瓶装满,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将水倒掉,再用牛奶将空瓶装满,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根据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计算出空瓶的体积,即牛奶的体积;计算出牛奶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