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两种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不变的是苯甲酸。
2、加入Na2CO3,有气体产生的是苯甲酸或邻羟基苯甲酸 加入Fe3+,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邻羟基苯甲酸,反之是苯甲酸。另一组加入苯磺酰氯,再加氢氧化钠,产物溶于水的是N-甲基苯胺,反之是邻甲苯胺。
3、加入NaHCO3溶液,其中有气体生成的是苯甲酸,再加入FeCl3,其中苯酚会有紫色显出,再加入NaNO2/HCl溶液,进行加热后有气体放出的为苯胺,最后的剩下为甲苯。
对苯二甲酸和苯胺反应。对苯二甲酸和苯胺可以通过缩合反应反应生成著名的有机合成试剂,N苯基苯醌亚胺。该反应被称为Pinner吲哚合成,也称为Pinner反应,属于一类经典的缩合反应。
粗对苯二甲酸的提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粗对苯二甲酸烘干,球磨,筛分,使粒径达到1~5μm,在60℃-100℃的温度下,浸渍于水中,搅拌,澄清、然后撇水,最后离心分离,80℃-105℃烘干,获得纯对苯二甲酸。
为了避免高锰酸钾氧化对氨基苯甲酸中的氨基,可以先将甲苯胺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对甲基苯亚硝酸钠,再将其还原为对甲苯胺。接着,将还原后的对甲苯胺与碳酸钠和高锰酸钾一起反应,生成对氨基苯甲酸。

亚胺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类似于胺类化合物,亚胺具有微弱的碱性,能够可逆的质子化得到亚胺鎓离子盐。亚胺鎓离子衍生物可通过转移氢化反应或与等当量的氰基硼氢化钠反应,很容易发生还原得到胺。
结构不同 亚胺是羰基(醛羰基或酮羰基)上的氧原子被氮所取代后形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可视为醛或酮中氧原子被NR基团(R可以是氢或有机基团)所取代得到的产物。
醛亚胺是指醛与伯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后消除一分子水生成的产物,一般可以用通式RCH=NR 1 (R、R 1 可以是芳基也可以是烷基)表示。醛亚胺是亚胺的一种形式,亚胺也叫做席夫碱。
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是个可溶于水的碳二亚胺,在酰胺合成中用作羧基的活化试剂,也用于活化磷酸酯基团、蛋白质与核酸的交联和免疫偶连物的制取。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是一种低温生化脱水剂,用于酸、酐、醛、酮等的合成。
马来酰亚胺,由吡咯与重铬酸钾反应而得。将1177g重铬酸钾溶于1200ml水及712ml浓硫酸中,加热至35℃,将54g吡咯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反应温度不超过50℃。加毕,在40-50℃保温反应至无吡咯气味时为止。
1、苯甲基的解释 甲苯分子中甲基上失去一个氢原子而成的一价基团(C6 H5 CH2-)。也叫苄基。
2、他们最原始都是苯环上连有一个甲基,苯甲基是甲基上失去一个氢所剩下的部分,它只有一种,而甲苯基是苯环上失去一个氢所剩下的部分,它有三种,即邻位,间位和对位。
3、“苯甲基”的解释 苯甲基[běn jiǎ jī] 甲苯分子中甲基上失去一个氢原子而成的一价基团(C6 H5 CH2-)。也叫苄基。
4、甲苯基是甲苯脱去一个氢原子的基团。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能与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相对密度 0.866。凝固点-95℃。沸点16℃。折光率 4967。闪点(闭杯) 4℃。
5、苄基,也称苯甲基,是一种化学物。分子式是C6H5CH2-,含有苄基的化合物苄乙腈、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
6、苄基英文名benzyl group,也称苯甲基。是一种化学物,含有苄基的化合物苄乙腈、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