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酰化,水解得苯酚,再在碱性条件下与CH3Br反应得甲氧基苯,再与丁酰氯进行付克反应得对应的酮。
C10H15N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氨基甲酸酯缩合反应:将氨基甲酸酯与烯烃或炔烃反应,可以得到含有 N-C-C 键的化合物。例如,将氨基甲酸酯与乙烯反应,可以得到乙胺:傅-克反应:将芳香族化合物与酰胺或氨基酸反应,可以得到含有 N-C-O 键的化合物。
如果没有原料的要求的话可以用3-苯丙酸乙酯合成。用乙醇钠攫取酯的α-H,生成碳负。随后亲核进攻溴丙烷,再用氢化铝锂还原得到产物。
苯与CHC3进行控制性的付克反应生成二苯基氯甲烷,然后制成Wittig试剂。2)苯磺酰化,水解得苯酚,再在碱性条件下与CH3Br反应得甲氧基苯,再与丁酰氯进行付克反应得对应的酮。
化学合成方法如下:加热反应:通过加热化合物来引发化学反应,例如加热醇和酸酐制备酯。冷却反应:通过冷却化合物来引发化学反应,例如冷却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制备氢氧化铝。催化反应:使用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例如使用酶催化剂制备酸奶。

1、在制备溴丁酰草胺的过程中,首先作为起点的是一种化合物,即α甲基苯乙烯。通过一系列化学步骤,首先进行的是α,α-二甲基苄胺的合成。这个步骤中,α甲基苯乙烯被转化为了所需的胺类化合物。接着,这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与特丁基醋酸衍生物3,3-二甲基-2-溴丁酰氯(溴)的缩合反应。
2、溴丁酰草胺,中文名称为2-溴-3,3-二甲基-N-(1-甲基-1-苯基乙基)丁酰胺,其英文名称包括bromobutide, Sumiherb, 2-bromo-3,3-dimethyl-N-(1-methyl-1-phenylethyl)butyramide以及2-bromo-3,3-dimethyl-N-(1-methyl-1-phenylethyl)butanamide。它有一个CAS登录号,具体为74712-19-9。
3、溴丁酰草胺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除草的酰苯胺类农药。它的使用剂量非常低,一般在每公顷2千克以下,无论是针对一年生杂草如稗草、鸭舌草、母草、节节菜,还是多年生杂草如细杆萤蔺、牛毛毡、铁荸荠、水莎草和瓜皮草,都能展现出卓越的防治效果。
4、分别是邻溴苯胺,间溴苯胺,对溴苯胺,反应方程式如下:C6H7N+Br2=C6H6BrN+HBr (数字都是下标)苯胺有碱性,能与盐酸化合生成盐酸盐,与硫酸化合成硫酸盐。能起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作用。 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的火焰会生烟。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1、我透露下,A是加成产物。原产物经过酸化能得到一种酸 B是偶氮硝基苯,C也是,多了个氨基而已。2那个是真正考结构的不多说了。这是最亮的地方 3那个是经典的σ-络合物,自己找亲核点去吧。
2、甲苯和甘油(丙三醇)分子式分别为C7H8和C3H8O3。通过计算可发现两者相对分子量相同, 含氢原子个数相同。所以含氢的质量分数相同(8/92)。ω(O)=100%-53%-7%=40 选B。1mol溴水可取代1mol酚类物质苯环上与羟基成邻位或对位的氢。1mol溴水可与1mol碳碳双键加成。
3、卤代烃:不溶于水,与烷烃类似。氯乙烷溶于苯,不溶于水。醇类:含C少,含羟基越多,越溶于水,反之,易溶于有机溶剂。酚类:高中只要了解苯酚的性质,常温微溶于水,60°以上与水互溶。醚类:微溶于水。比如乙醚。芳香烃:不溶于水,溶解性与烷烃相同。醛:c原子数越多越难容溶解。
4、①最简式相同(如C2H4和C3H6等)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总质量固定,必然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完全燃烧后产生CO2的量是一个定值。
1、生产方法制备方法一异丁酰氯的制备 355g异丁酸在室温下(15℃)滴加595g亚硫酰氯,滴毕后升温至75℃,至无氯化氢放出止,收集88~92℃馏分,得290g产品。
2、防治水稻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每亩用10%悬浮剂30-40ml,防治水稻稻象甲,每亩用10%悬浮剂40-50ml,对水喷雾。醚菊酯是唯一允许在水稻上登记的拟虫菊酯类农药。 速效性和持效性优于吡蚜酮和烯啶虫胺。
3、醚菊酯产品以其独特的性能表现出色。首先,它展现出快速的击倒效果和高杀虫活性,具备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仅仅在施药后的30分钟内,就能达到50%以上的杀虫效果,效率显著。其次,它持久的持效期是其另一个显著特点。
尽管具有刺激性气味,但它的无色透明性使其在应用中易于操作。正丁酰氯的水溶性虽为分解,但在有机合成领域,如制药和农药的生产中,其多功能性使其不可或缺,如作为阻燃剂和净水剂的组成部分。
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醚。稳定性:遇水易分解。主要用途: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是生产高效光引发剂PI-90PI-907的原料。
异丁酰氯是一种易燃液体,遇水猛烈水解,遇醇发生醇解,可溶于乙醚,与格氏试剂反应可生成酮或叔醇。异丁酰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农药、医药方面的重要中间体。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和支气管的痉挛、炎症和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遇水反应发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