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为黄曲霉毒素、赭曲霉素、杂色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类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非常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一般烹调和加工很难将其清除。
2、真菌毒素是某些丝状真菌产生的具有生物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毒性真菌包括qu霉、青霉、镰刀霉、链格孢霉、棒孢霉和毛壳菌等。最先被分离纯化的真菌毒素为麦角生物碱和青霉酸,其他真菌毒素也相继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得以分离纯化,然而,对真菌毒素的真正研究却是从1962年黄曲mei毒素的发现开始的。
3、黄曲霉素一般都产生在我们常见的粮食中。比如在我们最常见的大米,小麦,玉米,大豆,这些食物中,一旦发霉,最容易出现黄曲霉素。如果我们误食这些已经发霉的农产品加工成的食物。那么就极易造成黄曲霉素中毒。一旦中毒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肠胃不适,厌食,呕吐,腹胀,发热的现象。

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赭曲霉毒素A是由多种生长在粮食(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大米和黍类等)、花生、蔬菜(豆类)等农作物上的曲霉和青霉产生的。动物摄入了霉变的饲料后,这种毒素也可能出现在猪和母鸡等的肉中。赭曲霉毒素主要侵害动物肝脏与肾脏。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肝脏和肾脏的坏死性病变。尽管已发现赭曲霉素具有致畸性,但其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尚未被证实。在肝癌高发地区,谷物中有时能分离出赭曲霉素,这与人类肝癌的发生是否有关联,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解
黄曲霉毒素 易污染的食品: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严重,大米、小麦、面粉较轻,还有白薯干、甜薯、胡桃、杏仁等。豆类一般很少受污染。 毒性: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而且属肝脏【毒】,除抑制肝细胞的DNA、RNA合成之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
赭曲霉毒素 A耐热性强,一般烹饪条件没法破坏它。它还会和黄曲霉毒素产生协同作用,相互增强彼此的毒性。产生它的霉菌 :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等 危害 :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毒性 容易污染的食物:从名字就能看出,最爱污染的是玉米,包括玉米制品,如玉米片、玉米油。
现已发现有7种曲霉和6种青霉菌能产生赭曲霉毒素A,但主要由纯绿青霉、赭曲霉和碳黑曲霉产生。该毒素主要污染粮谷类农产品如燕麦、大麦、小麦、玉米、动物饲料和动物性食品(如猪肾脏、肝脏)等。赭曲霉毒素A是苯丙氨酸与异香豆素结合的衍生物 。
1、赭曲霉毒素有7种类似的化合物,其中赭曲霉毒素A毒性最强、分布最广。容易污染的食物 :很多农作物都有可能,大米、小米、玉米等谷物 坚果、可可、咖啡豆、葡萄干 赭曲霉毒素 A耐热性强,一般烹饪条件没法破坏它。它还会和黄曲霉毒素产生协同作用,相互增强彼此的毒性。
2、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为黄曲霉毒素、赭曲霉素、杂色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类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非常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一般烹调和加工很难将其清除。
3、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这些霉菌毒素通常可分为四大类: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镰孢菌属。曲霉菌属 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的肝脏致癌物质,损害肝脏、肾脏;抑制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黄曲霉毒素:这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有毒物质,具有极强的致癌性。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谷物、食品中,如花生、玉米等。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这些霉菌毒素通常可分为四大类: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镰孢菌属。曲霉菌属 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的肝脏致癌物质,损害肝脏、肾脏;抑制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等。饲料或原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主要有五个方面:①对饲料营养价值及消化利用率的影响。②降低饲料适口性和影响饲料贮存与使用。③高剂量的霉菌毒素,可导致猪只中毒,引起内脏病变,直至死亡。
xZ 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umonisin毒素等)。
1、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如果是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停止进食,精神萎靡不振,流口水。如果是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进食量下降,生长速度下降,僵猪,贫血,母猪流产,伤口难以恢复。
2、主要分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串珠镰孢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可引起孕妇流产、死胎和畸胎;也可引起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等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呕吐毒素: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心悸等神经系统损伤症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损伤肝脏、肾脏。
3、杂色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相对不强,对小鼠经口LD50为800mg/kg体重以上,其慢性毒性主要是表现为肝和肾的中毒。杂色曲霉毒素具有相对较强的致癌性,以0.15~25mg/只的剂量来饲喂大鼠42周,其中有78%的大鼠会发生原发性肝癌,且有非常明显的量效关系。
4、其他的临床症状还有腹泻、厌食和脱水。有时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在赭曲霉毒素中毒呈地方流行病的地区,动物在屠宰时惟一可观察到的病变是肾苍白、坚硬。赭曲霉毒素的病变机理主要是:①、赭曲霉毒素A阻断氨基酸tRNA合成酶的作用而影响蛋白质合成,使得IgA、IgG和IgM减少,抗体效价降低。
5、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玉米赤酶烯酮(Zearalenone)呕吐毒素(Deoxynyvalenol)T-2毒素(T-2 toxin)几种霉菌毒素所致的临床表现 玉米赤霉烯酮 具有雌激素特性,蛋鸡、种鸡卵巢萎缩,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下降,导致幼小母鸡早熟表征明显,在15日龄始出现鸡冠发育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