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红外光谱是吸收光谱,是由分子的振动引起的。对于羰基而言,最常见出现的区域为1755—1670 cm-1。
芳香基:咖啡因分子中含有两个芳香环,分别是嘌呤环和苯环,它们的振动会出现在1450~1600 cm^-1的范围内。羰基:咖啡因中含有两个羰基,分别为乙酰基和甲基丙酰基,它们的振动会出现在1600~1800 cm^-1的范围内。
苯环 一般在1400-1600;羰基一般在1600-1800;各种不同的羰基红外特征峰是不一样的。具体值你可以看一下 刑其毅 的 基础有机化学 。

1、苯甲酸在红外光谱图中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吸收峰,最显著的为1700cm^-1的羧酸C=O键伸缩振动峰。另一个重要的特征重合波是1500cm^-1的芳香性C=C键伸缩振动,同时表现出1450cm^-1的结构弯曲。
2、而C=O伸缩振动峰一般在1760cm-1或1710cm-1(H键)处,这两个特征在基团频率区不甚明显;(2)在指纹区,700cm-1左右的705cm-1和662cm-1为单取代苯C—H变形振动的特征吸收峰。
3、楼主你的软件横坐标设置有问题,你参考下2楼的标准红外图。横坐标该是那样的。
4、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红外图谱有强度、峰位、水溶性、结晶状态的区别。强度: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峰强度比较强,而苯甲酸钠的红外吸收峰强度相对较弱。
5、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官能团和某些化学键在红外光谱图中有大体相同的吸收频率,一般称之为官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吸收频率。
上边的图 3700到2500为羧酸上羟基的伸缩振动,1686为羰基的伸缩振动。
溴化钾压片测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如下: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试剂:苯甲酸粉末、光谱纯KBr粉末。
干燥。因为红外测试过程是禁水,待测样品也是不能含水的。如果是新手,就检索谱库。相似度在95%以上就可以断定主要成分是该物资。如果是老手,看特征官能团。
定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制样方法:对于固体样品:压片法、粉末法、薄膜法、糊剂法、溶液法。对于液体样品:液膜法、溶液法、薄膜法。主要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测定。可将它们直接加热熔融制或压制成膜。
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其红外光谱是确定其结构和功能团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测绘苯甲酸的红外光谱时,溴化钾(KBr)通常用作样品制备中的助剂。
图72为苯乙酮的红外光谱。76550px-75125px-1为CH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对称伸缩振动与苯环上=CH的伸缩振动的叠加,因为CH3与羰基相连,伸缩振动频率较常值(74000px-71875px-1)升高[26AZ,]。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可以获得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信息。苯甲醛和苯乙酮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官能团和结构,因此它们的红外谱图会有所不同。
羰基红外吸收:苯乙酮:1690 苯甲酸乙酯:1719 苯乙酸甲酯:1740 乙酸苯酯:1765 苯氧乙酸甲酯:1757 于是选B。原因,苯环与氧共轭,分散了氧的电子云,于是吸电子作用强于其它结构。
使原来的双键或羰基略有伸长,力常数减少,所以振动频率降低。如苯乙酮在1680左右,是由于羰基和苯环形成共轭体系,C=O双键特性减小所致。你说的这个题目中,增加羰基的极性,就是说与供电子基团相连,所以应该向低频移动。
单纯看这张图,苯乙酮和苯乙醛都是适用的,如热心网友所说的解释。而实际上我们知道了两个可能性,去查标准图谱对比就可以知道,是苯乙酮。
苯甲醛含有醛基,而苯乙酮含有酮羰基。醛基可以形成H-C=O,酮羰基可以形成C=C-C=O。这些结构差异会影响它们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特性。观察谱图:观察两个谱图的总体形态,了解主要的吸收峰区域。
图72为苯乙酮的红外光谱。76550px-75125px-1为CH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对称伸缩振动与苯环上=CH的伸缩振动的叠加,因为CH3与羰基相连,伸缩振动频率较常值(74000px-71875px-1)升高[26AZ,]。
首先你要知道红外光谱是吸收光谱,是由分子的振动引起的。对于羰基而言,最常见出现的区域为1755—1670 cm-1。
有几个峰,就有几种氢;峰面积之比就是等效氢个数之比。红外光谱主要是检测某些化学键或官能团的,高中不需掌握,题目会告诉。质谱是判断分子片段的,此外,质荷比最大的就是该分子的摩尔质量。
鉴别丁醛、苯甲醛、2-戊醇和环己酮的方法取决于所使用的分析技术和仪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鉴别方法:红外光谱(IR):各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上的吸收峰位置和强度是不同的,可以通过比较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鉴别不同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