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二甲基苯胺质量指标

1、N,N-二甲基苯胺是一种具有特定质量标准的化学品,其质量指标由HG/T3396-2001标准规定。首先,我们来看它的外观特征,它表现为一种浅黄至黄色的液体形式。在纯度方面,干品结晶点是衡量其纯度的重要指标。一级品的干品结晶点需达到或超过0%,而二级品的要求稍低,为8%。

2、前苏联对于车间空气中特定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设定为0.2mg/m。这一标准旨在保护工人健康,避免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有害物质中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在居民区的大气环境中,前苏联同样制定了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标准,该浓度值为0.0055mg/m(最大值,昼夜均值)。

3、首先需要知道N,N-二甲基苯胺的分子量。根据化学式C8H11N,可以计算得到其分子量为1419 g/mol。根据摩尔的定义,1 mol 物质的质量等于其摩尔质量。因此,需要先计算出0.6 ml N,N-二甲基苯胺的质量,然后再将其转换为摩尔数。要计算质量,需要知道N,N-二甲基苯胺的密度。

4、产品性状:淡黄色油状,有特殊气味液体熔点:5℃沸点:193~194℃密度:0.96 g/ml折射率:5582闪点:73℃凝固点:5~5℃闪点(开杯):68℃黏度(25℃):5mPa·s。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酸溶液、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苯。

5、N,N-甲基苯胺又称二甲基替苯胺,简称DMA,分子量1218。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臭味,在空气中或阳光下易氧化使色泽变深,相对密度0.9555。凝固点5~5℃。沸点193~194℃。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甲苯等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6、N,N-二甲基苯胺 化学品中文名称:N,N-二甲基苯胺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二甲基氨苯,二甲基替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N,N –Dimethylaniline 分子式:C8H11N 分子量:1218 性质:淡黄色油状,有特殊气味液体,熔点25℃,沸点193℃,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苯和酸溶液。

常用厌氧密封胶黏剂配方

1、螺纹锁固与密封应用的厌氧胶配方如下:主要成分包括二缩三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型丙烯酸酯混合物、环氧丙烯酸酯,这些成分在配方中占总量的100份。

2、以下是XQ-1厌氧密封胶的详细配方:主体树脂成分包括聚酯树脂309,占据总量的100%。这是一种关键的基础材料,为胶黏剂提供所需的粘合性和耐久性。添加的助剂如下:过氧化羟基异丙苯占比为5%,它有助于加速固化过程,提高密封效果。三乙胺为2%,它在胶黏剂中起到稳定性和增塑作用。

3、高强度预涂型微胶囊厌氧胶黏剂配方主要由A、B两组分组成。A组分包括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对苯二酚、促进剂和其他助剂等,比例范围在20~80、0.001~0.001~适量,以及5~15的黏附剂。B组分则含有固化剂(含有过氧化物),比例范围为0.5~10。

4、丙烯酸酯类单体是厌氧胶的核心组成部分,占据了其配方总量的90%以上。这类单体种类繁多,如基本的丙烯酸,以及甲基丙烯酸的双酯,还有像甲基丙烯酸羟丙酯这样的特殊酯类。这些单体提供了胶水的基本粘性性能。为了增强胶水的功能性和适应性,厌氧胶配方中还会添加其他辅助剂。

5、厌氧胶黏剂简称厌氧胶,又名绝氧胶、嫌气胶、螺纹胶、机械胶,国外亦称厌氧锁固(紧)剂,是一种新型密封胶粘剂。厌氧胶粘剂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特别是单体千变万化,其中每种成分的变化都有可能获得新的性能,因此厌氧胶的品种甚多,其分类方法也不统一。

6、厌氧性密封胶粘剂:(以下简称厌氧胶)厌氧胶的基体是热固性树脂,目前大多为丙稀酸酯型。厌氧胶的突出性能是耐压、耐振动。它用于液压系统的接合部位可以承受300kg/cm2的高压。对用于一些长期承受各种外力的接合部位,可以省弹簧垫圈和其它紧固密封件。并且具有比弹簧垫圈更好的紧固效果。

NN-二甲基苯胺环境标准

1、前苏联对于车间空气中特定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设定为0.2mg/m。这一标准旨在保护工人健康,避免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有害物质中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在居民区的大气环境中,前苏联同样制定了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标准,该浓度值为0.0055mg/m(最大值,昼夜均值)。

2、在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方面,NN-二甲基苯胺的急性毒性主要体现在动物实验中的数据上。大鼠经口接触的LD50为1410mg/kg,兔经皮接触的LD50为1770mg/kg。这意味着,在接触足够量的NN-二甲基苯胺时,会对生命构成威胁。NN-二甲基苯胺具有易燃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时,存在引起燃烧爆炸的风险。

3、苯合成NN二甲基苯胺:苯胺和甲醇反应,加热条件。对二甲苯(PX)能够通过芳族化合物例如甲苯和/或苯与反应剂例如氢气和一氧化碳和/或二氧化碳和/或甲醇或由其制备的甲基化试剂组成的混合物反应,以提高选择性的方式合成。

4、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毒性表现与苯胺相似,但比苯胺弱,皮肤接触可发生溃疡。吸收后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引起发绀。接触后可出现恶心、眩晕、头痛以及血液的影响。

二甲基联苯胺法实验原理

二甲基联苯胺法实验原理如下。取污水样品,并调整其pH值,使其在试剂的作用下能够同重金属形成络合物。通常使用醋酸/乙酸酐缓冲液将pH值调整在4-6之间。加入二甲基联苯胺试剂,并充分混合。二甲基联苯胺会与重金属形成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程度与重金属的浓度相关。

TMB(3,3-二甲基联苯胺)和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显色原理都是基于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来检测目标物质。这两种方法在实验中广泛应用,例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ECL)。

%双氧水(H2O2),3,3′-二甲基联苯胺(DAB)抗原液,阴性对照,待检液,待检血清,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酶标兔抗猪免疫球蛋白G(IgG),0.05摩/升三羟甲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洗涤液(磷酸盐缓冲盐水加入0.05%吐温-20)。

托力丁倍司,也被称为联邻甲苯胺或者3,3-二甲基联苯胺,其英文名称为ο-Tolidine,化学名称为[-C6H3(CH3)-4-NH2]2。它在化学界还有其他名称,如4,4-二氨基-3,3-二甲基联苯。这种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14H16N2,对应的分子量为2129克/摩尔。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