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分别向这三种溶液中加入苯磺酰氯,无变化的是N,N-二甲基苯胺,再在有变化的两种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无变化的是N-甲基苯胺,有变化的是邻甲基苯胺。
三者分别和酸反应,所得的产物的再分别与NaOH反应,对甲基苯胺所得反应产物与NaOH反应溶解,N-甲基苯胺所得产物与NaOH反应产物不溶,NN-二甲基苯胺所得产物与NaOH不反应,无变化,仍为NN-二甲基苯胺。
【答案】:在三者中加入对甲苯磺酰氯、氢氧化钠溶液,析出固体者为N-甲基苯胺,溶于溶液者为对甲苯胺,不作用者为N,N-二甲基苯胺。
用亚硝酸钠的盐酸溶液可以鉴别:苯胺会反应生成重氮盐,常温下分解为苯酚与氮气;N-甲基苯胺会生成N-甲基-N-亚硝基苯胺,为不溶于水的黄色油状物;N,N-二甲苯胺则会生成4-亚硝基-N,N-二甲苯胺,为绿色沉淀。
出现不同现象和不同产物,可以鉴别芳香族的伯、仲、叔胺。
1、甲苯胺蓝不仅含有两个发色团,还含有两个助色团,为碱性染料,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
2、亚甲基蓝和甲苯胺蓝有什么不同 苯胺蓝为酸性染色剂,甲苯胺蓝为碱性染色剂。苯胺蓝(英文Aniline blue)是一种混合酸性染料,平常所用很难有一定的标准。此染料一般很难溶于水,也不易溶于酒精(5%)。植物制片中可与番红合用,作为组织染色;也可作藻类植物染色。
3、【作用与用途】本品是一种合成的有机磷杀虫剂,其杀虫机理是通过抑制虫体胆碱酯酶活性,使胆碱酯酶减弱或失去水解破坏乙酰胆碱的能力,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积蓄,使神经兴奋失常,引起虫体震颤,痉挛,麻痹而死亡。水产病害防治中主要用于防治鱼类锚头鳋、中华鳋、鱼鲺、指环虫等寄生虫病。
4、亚甲蓝是动物学和细胞学染色上十分重要的细胞核染料,其优点是染色不会过深。1甲基绿 甲基绿是碱性染料。它是绿色粉末状,能溶于水(溶解度8%)和酒精(溶解度3%)。甲基绿是最有价值的细胞和染色剂,细胞学上常用来染染色质,跟酸性品红一起可作植物木质部的染色。
5、硫代硫酸钠 830精制硫酸铝 1060硫酸铜 52氯化锌 372铁粉 650 用途 用途:可用于麻、蚕丝织物、纸张的染色和竹、木的着色。还可用于制造墨水和色淀及生物、细菌组织的染色等方面。它可与碱性紫5BN和黄糊精以78:13:9的比例拼混成碱性品蓝,对于一氧化碳轻微中毒者可静脉注射亚甲基蓝进行解毒。

【答案】: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不反应的为N,N-二乙基苯胺,产生沉淀的为对甲基苯胺、N-乙基苯胺,这两种沉淀中能溶于NaOH的为对甲基苯胺,不溶于NaOH的为N-乙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N,N二甲基对甲苯胺、N,N二羟乙基对甲苯胺、N-甲基-N羟乙基对甲苯胺、三乙胺等。
N,N-二乙基苯胺,一种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化合物,其在中文中被称为N,N-二乙基苯胺。它的英文名是N,N-Diethylaniline,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名称,用于国际交流和科学文献中。
N-乙基对甲苯胺,以其中文名称为N-乙基-4-甲基苯胺而闻名,化学名称为N-ethyl-p-toluidine,还有别称n-ethyl-p-methylaniline。这个化合物的CAS号为622-57-1,国际通用名称EINECS则为210-742-9。它的分子式由碳(C)、氢(H)和氮(N)组成,具体为C9H13N,显示出它的化学结构基础。
时间因素。由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时,在酯化反应过程中,是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苯佐卡因合产生的时间因素,反应时间对硝基苯甲酸乙酯产率的影响。
产率很低。可能是回流不充分,反应物不纯造成的,产率很低,也可能是由于碳酸钠量不足导致硫酸为充分中和,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可能是回流不充分,反应物不纯造成的,也可能是 由于碳酸钠量不足造成。
1、甲苯胺制备对氨基苯甲酸不能直接使用高锰酸钾是因为高锰酸钾氧化性太强,容易氧化对氨基苯甲酸中的氨基,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等副产物。这不仅会降低对氨基苯甲酸的产率,而且会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2、鉴于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故要加入少量的硫酸镁作为缓冲剂,使溶液碱性不致变得太强而使酰胺基发生水解。反应产物是羧酸盐,经酸化后可使生成的羧酸从溶液中析出。 (3) 使酰胺水解,除去起保护作用的乙酰基,此反应在稀酸溶液中很 容易进行。
3、甲苯胺制备对氨基苯甲酸时,不直接使用高锰酸钾的原因是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太强。 它容易氧化对氨基苯甲酸中的氨基,导致副产物的生成,如氨气和二氧化碳。 这种氧化反应不仅降低了产率,还可能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4、室温下,用酸性水溶液/甲苯重复萃取。对甲苯胺与质子酸加合形成离子型化合物而溶于水。甲苯酚则不然。甲苯胺的酸性水溶液可以最后用Na2CO3(或NaOH)中和而分离。
您好!我的看法是先加入水,析出的沉淀是对甲基苯酚。然后,对于酰胺,我认为可加入乙酸酐,加热使得苄胺固定,分离即得苄醇和乙酸混合溶液,然后得到的酰胺可以在稀酸作用下水解得到苄胺,再分别蒸馏即可得到纯的产物。
答案:分别向这三种溶液中加入苯磺酰氯,无变化的是N,N-二甲基苯胺,再在有变化的两种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无变化的是N-甲基苯胺,有变化的是邻甲基苯胺。
本实验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化学性质及溶解性的差异进行分离,利用红外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
【答案】: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对甲基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苯甲醚不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水层,上层为苯甲醚,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蒸馏,收集153~155℃的馏分。下层用稀盐酸酸化后,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得到对甲基苯酚(如果酸化后,有结晶析出,过滤,干燥后得到对甲基苯酚)。
所以不能用盐酸水溶液。由苯甲酸可在碱性水溶液中进入水相,则先用碳酸钠水溶液(0.5M?)溶解苯甲酸,分液。有机相用丙酮(?也可能用混合溶剂)萃取。丙酮相常压蒸去丙酮,得粗产品乙酰苯胺。水重结晶。剩下的对甲苯胺减压蒸馏。苯甲酸钠酸化得粗产品,水重结晶得苯甲酸。
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只有N,N-二甲基苯胺能与盐酸中和,溶液分层,水层为N,N-二甲基苯胺的盐酸盐;其余物质在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