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基硫菌灵属苯并咪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速效性好,持效性长,对碱稳定,能和多种农药混合,不宜和含铜的药剂混用。防治对象:赤霉病、菌核病、灰霉病、炭疽病等。
2、、铜高尚:通用名2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属于细菌以及真菌保护性杀菌剂。 3冠菌清:通用名56%氢氧化铜干粒剂,属于细菌、真菌保护性杀菌剂。 3烷铜菌素:通用名15%烷铜菌素,是一种全面保护性杀菌剂。 3达科宁:通用名40%百菌清水剂,也是一种全面保护性杀菌剂。
3、咪唑类杀菌剂,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 防治对象:对瓜类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叶斑病,还可防治水稻恶苗病、稻瘟病。 【35】抑霉唑 内吸性杀菌剂。 防治对象:对柑桔、香蕉和其他水果喷施式浸渍,能防治收获后的水腐烂。
4、代森锌是目前我国使用较广泛的一种保护性杀菌剂。用65{bf}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可防治黑斑病、炭疽病、白斑病、褐斑病、霜霉病、叶霉病、灰霉病、锈病、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疫病、轮纹病、花腐病、立枯病等,但对白粉病效果差。本剂无内吸治疗作用,因此须在临近发病期或发病初期喷洒。
5、53%金雷多米尔锰锌:这种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的双重功效,特别适用于防治霜霉病,并能有效阻止真菌菌丝体在植物组织内部的扩展。它能在施药后30分钟内被植物迅速吸收,并在叶面保持效期约14天,同时保护新生长的组织。
6、还有一种乳油兑水后呈乳浊液,称乳化性乳油。杀菌剂中亦有少量制成乳油如萎锈灵乳油。
1、细小裂缝处理: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细小裂缝,可以采用表面封闭法,使用水泥浆或者专用混凝土修补胶进行填补,以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较深裂缝处理:对于较深的裂缝,需要进行压力注浆修补。通过注入结构胶或环氧树脂等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恢复结构的整体性。
2、混凝土开裂的处理方法有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填充法、结构补强法等。如果开裂的缝隙比较小,可以使用灌浆法,这种方法效果比较好,并且成本也比较低。如果混凝土的表面出现了一些龟裂,可以先把裂缝清洗干净,等到干透之后用环氧浆液罐缝或者高压注浆。
3、首先,清理裂缝表面的尘土和杂物,确保表面干净干燥,以利于修补材料与混凝土的良好粘结。其次,使用合适的修补材料进行填充和封堵。对于较大的裂缝,可能需要进行压力注浆处理。最后,对处理过的裂缝进行养护,确保修补材料充分固化。
4、当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时,需要考虑结构加固措施。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粘贴钢板、碳纤维布等。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加固前,需对裂缝进行清理和修补,确保加固材料与混凝土表面紧密粘结。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裂缝类型和尺寸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液态亚克力就是未固化的亚克力原料,学名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就是甲基丙烯酸和甲醇的酯化反应,有机化学书上除了酚醛树脂外最基础的酯化反应。
液态亚克力超级字是目前流行的广告标识发光字之一,它是科技和创新材料结合的产物,超级字主要是由液态亚克力胶灌注而成,它耐黄性好,抗开裂,耐低温,透光性好,成为了部门连锁品牌的招牌标识。
一种塑料加工工艺,主要原理是将平展的塑料硬片材加热变软后,采用真空吸附于模具表面,冷却后成型,广泛用于塑料包装、灯饰、广告、装饰等行业。
液态亚克力主要用于制作发光字超级字,就是街上每家店面普遍安装的发光的广告字、广告牌。例如这种:发光均匀受到了众多广告标识厂家的青睐和喜爱液态亚克力字(即:超级字)它的制作工艺主要是,用超级字铝边条围字机做好铝字壳(两面带卡槽)。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医用高分子材料学科的迅速发展,医用丙烯酸树脂黏合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也不断扩展,单是以a-氰基丙烯酸酯为主体的医用胶,临床应用病例就超过了100万例。
电子、家电、医疗、制鞋和民用等领域都受益于其强大的应用能力,如常见的50万能胶和瞬干胶等产品,正是这种粘合剂的典型代表。在医疗领域,α-氰基丙烯酸酯更是大显身手。作为医用粘合剂,它与PMMA结合,能快速封闭伤口,止血并抗菌,是皮肤损伤和手术治疗的理想选择。
中国在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起步早且发展迅速,目前有50多个研究机构,已有60多种材料和400多种制品,每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于医疗的产量达到300吨。然而,中国的研究仍处于经验阶段,缺乏基于分子设计的创新。因此,研究开发新材料应基于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化学组成、表面性质与生物体组织相容性的理解。
年,美国首先发表了医用高分子的展望性论文,第一次介绍了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人的头盖骨、关节和股骨,利用聚酰胺纤维作为手术缝合线的临床应用情况。20世纪50年代,有机硅聚合物被用于医学领域,使人工器官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包括器官替代和整容等许多方面。
「三秒胶」有分 : (一) 工业用「三秒胶」 工业三秒胶或快干胶的正式名称是“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化合物。 (二) 医用「三秒胶」 = 免缝式皮肤黏胶剂 (俗称医用三秒胶) 氰基丙烯酸酯这一类化合物在1949年开始被作为黏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