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亩鱼塘可以养800-1000条草鱼,如果放养密度过大,会导致鱼类缺乏氧气而死亡,养殖草鱼时,最好将其与鲢鱼、鲫鱼、鳙鱼进行混养,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而且要每隔3天左右更换一次水源,避免草鱼死亡。
2、亩鱼塘可以养殖的草鱼数量不宜超过1500尾,最多也别超过2000尾,不然可能出现空间不足的问题,导致草鱼苗无法长好。具体来说,若是单养草鱼一种鱼的话,1亩鱼塘建议养800-1500尾,可以根据深度决定。水池稍深一些,就可以多养一些。若是混养多种鱼类,那么草鱼的数量可控制在500尾左右。
3、一亩池塘可以养800-1000尾草鱼。养殖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密度过大,其生长过于拥挤,容易影响其生长发育,密度过小则无法获得最大收益。养殖草鱼可用稻草50%、米糠25%、麸皮5%、豆饼15%、鱼粉5%、骨粉1%、食盐0.5%、维生素添加剂1%制成配方饲料,然后再进行投喂。
一亩鱼塘可以放养400-1000尾鱼苗。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追求的亩产量不同,放养的方式也不同。如果以亩产量为700斤的话,需要放400尾鱼苗,亩产量1000斤的话,则要放养560尾,亩产量为1500斤的话,需要放养840尾。需要注意的是,放养鱼苗一定要注意搭配。
一亩鱼塘一般放不超过一千尾的鱼苗,具体放养数量要根据鱼种决定,比如以草鱼为主的养殖模式,一亩鱼塘可以养八百至一千尾,放养鱼苗前,需控制好水温,鱼苗与成鱼不同,自身耐低温性差,一般将气温保持在二十至二十五之间,使其更好的适应环境。
一亩鱼塘可以放养鲤鱼苗300尾,鲢鱼苗80尾,鳙鱼苗20尾左右。以鲫鱼养殖为主。一亩鱼塘可以养1500至2000尾鲫鱼,搭配混养其他鱼类250尾。以武昌鱼养殖为主。一亩鱼塘可以放养每尾重50克的团头鲂鱼苗1000尾,搭配150尾鲢鱼苗,和50尾鳙鱼苗。
一般一亩鱼塘放不超过1000尾的鱼苗较合适,具体需要根据鱼种来放,如以草鱼为主的养殖模式,一亩池塘可以养800-1000尾草鱼,或是每亩放养草鱼苗每尾重80克,大小规格1龄的鱼苗600尾,并搭配链鱼苗和鳙鱼苗250尾。放养密度过大,其生长过于拥挤,容易影响其生长发育,如果放养密度小,就无法获得最大收益。

1、当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时,放养密度为3千克~20千克/立方米。水上养殖:罗非鱼是高密度水上养殖或 工厂化养殖 的主要对象之一。养殖池塘不宜过大。池塘中的溶氧量最好保持在每升3毫克以上。集约化养殖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其饲料蛋白质含量以30%左右为宜。
2、养殖户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标粗罗鱼鱼苗和虾苗,罗非鱼投苗密度2500-3000尾/亩,虾苗为2-3万/亩,以二代苗为主。经过标粗后,罗非鱼苗的规格达到50尾/斤,虾苗规格达到800尾/斤时,即可将罗非鱼和对虾过塘混养。也有部分养殖户在罗非鱼苗塘直接放虾苗的,养殖过程中再适时补苗。
3、引进湖北英山温泉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是1972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尼罗罗非鱼,是1979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 印度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罗非鱼)的廉价技术, 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
各种鱼的混养比例和密度可根据肥料饵料供应情况、混养模式、池塘条件及鱼种规格等确定。在传统养鱼中,“肥水鱼”和“吃食鱼”的比例为6:4;采用配合饵料精养,可增加“吃食鱼”的混养数量,其比例一般为4:6。
亩池塘的适宜养鱼密度一般取决于鱼的类型,一般养殖常规的鱼种可亩放600-1200尾鱼苗,而养殖黄颡鱼、云斑鮰等鱼种时其放养密度可增加至1500-2000尾。对于体型较大或者成长速度较快的鱼种来说,其养殖密度可以稍微减少一点,如果是体型较小并且生长得较慢的鱼,则初期的养殖密度可以适当增加。
池塘养鱼技巧:彻底清塘消毒,一次施足底肥。鱼种下塘前,要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水深20厘米时,每亩鱼池用100公斤生石灰带水消毒,杀灭虫害、病菌和微生物,再施腐熟的人畜粪500公斤作底肥。然后蓄水深2~5米,待1周后药性消失再放鱼。增大放养规格,投放“斤两鱼种”。
鲫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池塘处理:水深5m以上(深2-3m最佳),池底有10-15cm的淤泥。放养鱼种前15天左右用200-250mg/L的生石灰或者是20mg/L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2-3天注水。鲫鱼种下塘前1-2天,用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
从鱼塘综合经济效益来看,放养密度 2200鱼/亩,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商品鱼成鱼量太小,售价太低,综合效益不理想。放养量不足1500尾/亩。虽然商品鱼规模太大,但整体产量无法提高,销量太低。因此,饲养鲫鱼的主要模式主要在于各种鱼种放养密度的合理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