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1-丁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定的理化特性。其熔点为-152℃,沸点为56℃,相对密度在20℃时为0.680。相对蒸气密度为91,饱和蒸气压在37℃时为579kPa。临界压力无资料记录。辛醇/水分配系数未给出。闪点为-133℃,引燃温度为360℃。
丁烯,化学式为C4H8,由四种不同的异构体构成:1-丁烯(CH3CH2CH=CH2)和2-丁烯(CH3CH=CHCH3)属于正丁烯类别,而异丁烯(CH3C(CH3)CH2)则是一个单独的类别。这些异构体的理化特性在大体上相似。常态下,它们都表现为无色的气体状态,且不易溶于水,更倾向于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丁烯是一种纯品,其外观呈现无色的气体形态。在物理性质上,它的pH值信息未予提供。关于温度,它的熔点为-183℃,而沸点则相对较低,为-3℃。它的密度相对水为0.67,相对于空气的蒸气密度为93。在标准条件下,其饱和蒸气压在10℃时为1848千帕。燃烧热值为每摩尔2538千焦。
-丁烯:CH3-CH=CH-CH3 两个官能团都是双键,但是双键位置不一样,从左到右数,分为4四个位置,由于对称1与2与3是一个位置,所以只有2两个位置,前面的1-和2-是双键的位置 官能团位置会是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不同。
-甲基-1-丁烯,以其国标编号31007和CAS号563-46-2而知名,中文名与英文名分别是2-甲基-1-丁烯和2-methylbutene,又称2-甲基丁烯。其分子式为C5H10,具体表现为(CH3)2CCHCH3,呈现出无色且易挥发的液体特性,伴随不愉快的气味。
-二甲基-1-丁烯的消防措施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安全。其危险特性包括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时反应猛烈,易自聚且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剧。流速过快时,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1、-二甲基-2-丁烯最稳定。一般情况下,取代基多的,和双键两边取代基对称的烯烃最稳定。稳定性研究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明显2-甲基丙烯,三个反应反应中的中介物(intermediate),只有2-甲基丙烯生成的碳阳离子(carbocation)是tertiary carbocation,中文貌似是叔碳阳离子,是最稳定的,越稳定的中介物,反应越快,应该也是你所说的活性越大,如果算活性的话,就要算kinetics了,具体浓度温度什么的。高等有机,很简单来着。
3、乙烯丙烯氯乙烯2—甲基丙烯。因为亲电试剂在进攻双键时,电子云密度越高,越容易进行,卤素是吸电子原子,而且原子半径越小,吸电子能力越强,双键碳上连得卤素原子越多,电子云密度越低,反应活性就越低。亲电加成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碳碳不饱和键电子云密度的大小,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乙烯活泼。形成的碳正离子,乙烯的是两个氢加一个甲基,溴乙烯的是两个氢加一个一溴甲基。由于溴的吸电子性,使碳正离子不稳定。2-丁烯活泼。形成的碳正离子,丙烯是一个氢,两个甲基,2-丁烯是一个氢,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乙基的给电子能力比甲基强,则与之连接的碳正离子也相对稳定。
5、-丁烯更稳定.2-丁烯的双键在两个甲基之间,不仅有空间效应(双键被两个甲基屏蔽),还有电子效应(两个甲基都是给电子的)而使得比末端双键(双键是敞开的,只有一端有给电子效应)的1-丁烯稳定。
-二甲基-2-丁烯分子式为C6H12,分子量为84,结构简式为(CH3)2C=C(CH3)2。2,3-二甲基-2-丁烯是对称性非极性分子,属于有机不饱和单烯烃,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所以不溶于水,溶于乙醚、丙酮、醇、氯仿。2,3-二甲基-2-丁烯主要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气相色谱对比样品。
从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可分析符合的只有甲基,而从C6H12可以看出是烯。
丁二烯有两种结构,即1,3-丁二烯(CH2=CH-CH=CH2)和1,2-丁二烯(CH2=CH=CH-CH2),合成橡胶用的是前者。1,3-丁二烯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略带芳香味的气体,沸点为-4℃。
-甲基丁烯,别名2-甲基-2-丁烯,异戊烯,分子式为C5H10,分子量是70,结构简式为CH2=C(CH3)CH2CH3,2-甲基丁烯的结构式(键线式)如图所示:2-甲基丁烯无色易挥发液体,能与氢气,卤素,氯化氢气体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和卤代烷。
先画出2,3-二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CH3)-CH(CH3)-CH3 再把这个分子中相邻的C上,各去掉一个H,就是原来的烯烃。答案:2种。
用“=”表示,每个碳原子还剩余两个单电子,在不同情况下这两个单电子能与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形成不同结构的共价键,例如与氢原子结合形成乙烯(H2C=CH2),与4个甲基(-CH3)结合形成2,3-二甲基-2丁烯,结构简式为(CH3)2C=C(CH3)2。
1、-二甲基-2-丁烯分子式为C6H12,分子量为84,结构简式为(CH3)2C=C(CH3)2。2,3-二甲基-2-丁烯是对称性非极性分子,属于有机不饱和单烯烃,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所以不溶于水,溶于乙醚、丙酮、醇、氯仿。2,3-二甲基-2-丁烯主要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气相色谱对比样品。
2、从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可分析符合的只有甲基,而从C6H12可以看出是烯。
3、用“=”表示,每个碳原子还剩余两个单电子,在不同情况下这两个单电子能与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形成不同结构的共价键,例如与氢原子结合形成乙烯(H2C=CH2),与4个甲基(-CH3)结合形成2,3-二甲基-2丁烯,结构简式为(CH3)2C=C(CH3)2。
4、分子式是C6H1 所有H都是一样的,又有C=C双键占据了不饱和度,则剩下的都是饱和H,只能为4个甲基。结构简式是(CH3)2C=C(CH3)2,即2,3-二甲基-2-丁烯。
5、先画出2,3-二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CH3)-CH(CH3)-CH3 再把这个分子中相邻的C上,各去掉一个H,就是原来的烯烃。答案:2种。
6、CH 3 CH(CH 3 )C(CH 3 ) 2 CH 2 CH 3 、 (2)m+2-a (3) 4种 (4)156% (1)根据名称可知结构简式分别是CH 3 CH(CH 3 )C(CH 3 ) 2 CH 2 CH 3 、 。
1、-二甲基丁烯。双键氧化断裂,可以得到两分子丙酮。
2、C8H16,不饱和度为( 2×8 + 2 - 16 )/2 = 1,可使溴水褪色,说明含一个C=C双键。经臭氧化并在锌粉存在下水解,双键处断裂,双键两端不饱和碳原子处形成羰基,得到丁酮。你可以将两个丙酮分子的羰基氧原子去掉,再将两个不饱和碳原子以C=C双键相连接就可以写出原来的烯烃分子结构了。
3、烯烃经臭氧氧化水解,双键打开,分成2部分,把双键连上O就是产物,所以反过来,烯烃就是把二者双键连起来就是原烯烃所以烯烃就是把二者双键连起来就是原烯烃。生成丙醛与丙酮,烯烃就是CH3CH2CH=C(CH3)CH3,2-甲基-2-戊烯。
4、烯烃的结构影响加成反应 烯烃加成反应的活性: (CH3)2C=CH2 CH3CH=CH2 CH2=CH2 质子酸酸性的影响 酸性越强加成反应越快,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的活性: HI HBr HCl 酸是弱酸如H2O和ROH,则需要强酸做催化剂。
5、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英文名叫dicyclohexylcarbodiimide,简称为DCC,是二取代脲的失水产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失水剂(dehydrating agent)。如对硝基苯甲醇在磷酸和这个试剂的作用下,得到92%产率的对硝基苯甲醛。在这个反应中,环己基碳二亚胺接受一分子水,变为脲的衍生物,而二甲亚砜变为二甲硫醚。
6、在稀碱或稀酸的作用下,两分子的醛或酮可以互相作用,其中一个醛(或酮)分子中的α-氢加到另一个醛(或酮)分子的羰基氧原子上,其余部分加到羰基碳原子上,生成一分子β-羟基醛或一分子β-羟基酮。这个反应叫做羟醛缩合或醇醛缩合(aldolcondensation)。通过醇醛缩合,可以在分子中形成新的碳碳键,并增长碳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