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醛岐化。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需要苯甲醛与苯乙酮在强碱催化下合成,如果未采取控温滴加与搅拌,会使苯甲醛岐化,产生针状结晶。
苯亚甲基苯乙酮结晶慢原因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苯亚甲基苯乙酮都溶解在乙醇中了。加入水,相当于把乙醇溶解、稀释,所以降低苯亚甲基苯乙酮的溶解度,所以会析出晶体。
放热 (2分) 冰水浴冷却(2分)(2)提供晶种,加速结晶(2分)(3)吸滤瓶 (2分) 布氏漏斗(2分) (4)吸附脱色(2分) 试题分析:(1)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温度维持在25~30℃,说明该反应放热,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温度过高,可采取冰水浴冷却的方法。
苯甲醛与苯乙酮在强碱催化下合成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可能的副反应为 苯甲醛自身的坎尼扎罗反应,生成苯甲醇和苯甲酸。如图:苯亚甲基苯乙酮是由苯甲醛与苯乙酮在10%氢氧化钠溶液催化下缩合而合成。为了使反应利进行和控制苯甲醛的滴加速度,通常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三颈瓶中进行。
查耳酮,一种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其熔点在55-57°C之间,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沸点则在208°C (25 mmHg)时达到,高于闪点,确保其在常温下是稳定的。查耳酮的苯亚甲基苯乙酮存在顺(Z)-和反(E)-两种异构体。
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如下:苯甲醛和苯乙酮在稀氢氧化钠溶液存在下通过交叉羟醛缩合反应生成β一羟基酮,室温下羟基酮自发脱水生成稳定的反亚苄基乙酰苯。为了减少苯乙酮的自身缩合和苯甲醛的歧化等副反应发生,预先将苯乙酮的碱溶液冷却,再在搅拌下滴加苯甲醛。
1、浓盐酸主要用途是酸解,把苯乙酮里的氯化物分解为氯化氢气体(注意要通风)冰水是降低反应温度,可以用常温的水代替(但要慢加水)反应要做降温措施。
2、这是一个典型的付氏反应, 原理是乙酸酐在三氯化铝的催化下, 在甲苯的苯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首先将甲苯和无水氯化铝混合, 作为反应物和催化剂的体系。 然后将酸酐溶于甲苯中, 滴加。因为反应是放热的, 所以以滴加来控制反应速度和过程。
3、将干燥的甲苯和粉状无水三氯化铝加入反应锅内,在搅拌下滴加乙酸酐,发生剧烈放热的反应,并同时放出氯化氢气体。反应至不再产生氯化氢气体,冷却至室温,将其倒入碎冰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中酸解(目的是分解产物中羰基与三氯化铝形成的络合物),搅拌至铝盐全部溶解为止。
1、苯亚甲基苯乙酮产率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反应温度未得到控制。若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副反应增多,从而降低产率。 使用了过量的浓碱。在合成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过量的浓碱,苯甲醛可能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康尼扎罗反应),生成苯甲酸和苯甲醇,不利于苯亚甲基苯乙酮的生成。
2、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必须控制好反应的温度。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副反应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必须控制好反应的温度,否则会使副反应增多,产率在 70%可避免。
3、苯亚甲基苯乙酮是由苯甲醛与苯乙酮在10%氢氧化钠溶液催化下缩合而合成。为了使反应利进行和控制苯甲醛的滴加速度,通常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三颈瓶中进行。
4、抑制反应发生过快。苯亚甲基乙酮制备反应瓶中加料顺序对反应抑制反应发生过快。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必须控制好反应的温度,否则会使副反应增多。
5、查耳酮的苯亚甲基苯乙酮存在顺(Z)-和反(E)-两种异构体。其中,(E)-构型表现为淡黄色棱状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58℃,但在此状态下可能会分解,沸点可达345-348℃。相比之下,(Z)-构型则为淡黄色晶体,熔点范围在45-46℃之间。

1、苯乙酮化学结构:苯乙酮,分子式为C8H8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化学性质 遇明火、高热可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苯乙酮分子结构:甲基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苯环和羰基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
2、苯乙酮的化学结构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乙酰基组成。具体来说,苯环是一个六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每个碳原子上都连接着一个氢原子。
3、苯乙酮的化学式为C6H5COCH3,其中含有一个羰基(-C=O)。羰基也是一个强电子吸引基团,同样会使分子产生极性。在这两种化合物中,羟基和羰基都会使分子产生极性,但硝基基团的电负性更强,所以邻硝基苯酚的极性要比苯乙酮的极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