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吡虫啉密度为600g/L,300mL是0.3L,也就是180g(克),180000mg(毫克)。不过一般吡虫啉都是有纯度的,常见的有60%和70%等等,180000mg(毫克)这个数一般还要再乘上纯度吧。
2、步骤:首先明确农药的用量和稀释倍数。例如,25%吡虫啉100毫升,稀释倍数为1500倍。那么,需要兑的水量就是100毫升乘以1500,即150000毫升,换算成斤就是300斤。公式:假设每瓶农药用量为Y毫升,需兑水X斤,稀释倍数为N倍。则X = (N × Y) ÷ 500(因为1斤等于500毫升)。
3、定植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等作物时,可用4%吡虫啉颗粒剂500-1000克与有机肥30-50公斤混合后进行穴施,预防多种害虫。 番茄、茄子、辣椒、西瓜、甜瓜等作物幼苗定植时,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5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200-300毫升,既能预防害虫,又能预防病毒病。

1、可使用25%蚜螨清乳油或10%的蚜虱净按使用说明或老板教你的用法进行整株喷药杀虫,同时往盆表土喷药杀虫效果较好些。如果是在室内,可以用烟头泡水喷洒,一矿泉水瓶加入七八个烟头,浸泡一夜就可以了。效果挺好的。
2、药剂防治:使用园林专用杀虫剂“蚜虱清”特效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害虫,持效期长,使用方便,可进行土壤处理也可进行叶面喷施。用法:间隔期为3-5天,连用2~3次。掌握施药时期,根据蚜虫的繁殖规律,科学施药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道。
3、桃蚜的防治药物:在桃树花蕾期,可选用矿物油乳剂、柴油乳剂、石硫合剂等传统药物,以及速扑杀、杀扑磷、链索威、吡虫啉、蚜虱净等现代农药。康福多、艾美乐、金好年、好年冬等药物也是有效的选择。抗蚜威、丙硫克百威、啶虫脒、莫比朗、阿克泰、噻虫嗪等也是常用的防治药物。
4、别名一遍净、大功臣、蚜虱净、阴季红、蚜虫灵、虱蚜丹、绿色通、大丰收、乐山奇、蚜克西、快杀虱、必林等。常用剂型10%,5%可湿性粉刺。使用特点本药的杀虫机理表现为极高的触杀、胃毒、内吸作用。破坏昆虫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杀死害虫。
所有的呲虫啉农药都能拌花生种。分析说明: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
吡虫啉可以拌花生种。以下是关于吡虫啉拌花生种的几个要点:安全性:吡虫啉具有对人、植物等安全的特性,因此适合用于拌种处理,不会对花生种子或后续生长的花生植株造成伤害。高效杀虫:吡虫啉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导致害虫麻痹死亡。
可以 吡虫啉可以拌花生种,可以起到预防虫害的作用。吡虫啉是一种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种作用,在气温高时杀虫效果更加显著。
吡虫啉可以用来拌花生种。以下是关于吡虫啉拌花生种的详细解预防虫害:吡虫啉可以拌花生种,主要起到预防虫害的作用。它是一种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花生等作物的拌种处理。
1、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2、烟碱类农药(如吡虫啉、噻虫嗪) 高温促进烟碱类农药向植物内部渗透,但同时也提高了花粉中的残留量。2021年蜂产品检测数据显示,35℃条件下吡虫啉在油菜花粉中的富集量比25℃时高8倍,间接引发蜂群急性中毒事件。
3、另一种制备吡虫啉的方法是:以甲苯为溶剂,在室温下,N-(2-氯-5-吡啶甲基)亚乙基二胺与溴化氰反应,生成的环合产物在低温下加入浓硫酸,随后滴加发烟硝酸,于0℃反应2小时,最终得到吡虫啉。
4、此外,吡虫啉也可用另一种方法制备:以甲苯为溶剂,N-(2-氯-5-吡啶甲基)亚乙基二胺在室温下与溴化氰作用,所得的环合产物于低温加入浓硫酸中,然后滴加发烟硝酸,于0℃反应2小时,得吡虫啉。原料因不同方法而异,具体步骤已详述。
5、吡虫啉:属于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它具备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通过干扰害虫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使其麻痹死亡。产品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可长达25天左右。药效与温度正相关,高温下杀虫效果更佳。
啶虫脒和吡虫啉的主要区别如下:速效性与残留期 吡虫啉: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适合需要快速控制害虫且希望药效持续一段时间的场合使用。啶虫脒:喷药后15分钟即可解除害虫危害,对害虫的药效可达20天左右。虽然速效性稍逊于吡虫啉,但其在短时间内即可发挥效用,且药效持续时间也相当可观。
化学结构不同 吡虫啉是一种吡啶类杀虫剂,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对多种害虫如蚜虫、蓟马等有很高的防效。啶虫脒则是一种吡啶甲酰胺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等。作用机制有所差异 吡虫啉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的运动神经系统来发挥作用,导致害虫麻痹死亡。
吡虫啉与啶虫脒的对比:首先,吡虫啉具有出色的速效性,施药后第一天就能展现出较高的防效。其残留期长达约25天,药效与温度呈正比关系,即温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此外,吡虫啉对人和动物、植物以及天敌都是安全的。相比之下,啶虫脒则属于中等毒性的杀虫剂。
1、吡虫啉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化学名称为1一(6一氯吡啶一3一吡啶基甲基)一N一硝基亚咪唑烷一2一基胺。它以无色晶体的形式存在,具有微弱的气味。在固态下,它的熔点在晶体形式下为148℃,而在形式2中为134℃。在20℃时,其蒸气压仅为0.2μPa,密度为543 g/cm。
2、吡虫啉: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其作用机制包括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方式,通过阻断害虫中枢神经传导导致麻痹死亡。药效速效性强,施药后1天即可见效,残留期长达25天,且药效与温度正相关,高温条件下杀虫效果更佳。
3、【理化性质】无色晶体,有微弱气味,熔点148℃(晶体形式1)134℃(形式2),蒸气压0.2μPa(20℃),密度543(20℃),KowlogP=0.57(22℃),溶解度水0.51g/L(20℃),二氯甲烷50-100,异丙醇1-2,甲苯0.5-1,正己烷0.1(g/L),20℃),pH5-11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