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2,4-二甲基吡啶的应急处理措施

1、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3、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

4、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二)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5、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 2 人以上协同进行,并配带通讯设备。

3,4-二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

1、也可用乙炔、氨和甲醇在500℃通过催化剂制备。

2、精制方法:将煤焦油中的二甲基吡啶馏分用邻甲酚加热溶解后冷却,收集析出的晶体。

3、精制方法:合成的产品,几乎不含2-甲基吡啶,容易通过蒸馏精制。从煤焦油中提取的产品含有2-甲基吡啶和2,6-二甲基吡啶。

4、生成盐酸盐进行分离的方法;用硫酸亚镍、硫氰化铵混合溶液处理,使3-和4-甲基吡啶形成加成物而除去的方法等。乙酰乙酸乙酯法 乙酰乙酸乙酯经环合、氧化、水解、碱解制得。其纯化方法见文献。

5、异氰酸苯酯的制备:苯胺与光气反应,生成异氰酸苯酯。 氯吡脲的合成:2-氯-4-氨基吡啶与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氯吡脲。 制备方法二: 2-氯-4-吡啶基异氰酸酯与苯胺反应制备氯吡脲。

2,4-吡啶二羧酸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吡啶。2,3呲啶二羧酸在乙醇中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加热回流,冷却得吡啶,在水解形成产品。

首先你得知道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受赖氨酸合成的反馈调节。这是在长期研究中得到的结论。

2,4-二甲基吡啶的简介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有胡椒气味,有吸湿性。

-二甲氨基吡啶(英文名4-dimethylamino-pyridine,简称DMAP)是一种高效催化剂,有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收率高、溶剂选择范围广、催化剂用量少等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化学制药、生物化工、农药等行业。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性。急性毒性:LD50:400~800mg/kg(大鼠经口)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l二氢吡啶的结构二氢吡啶的化学名称为2,6一二甲基一3,5一二乙酯基一l,4一二氢吡啶,是-种能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易氧化,无毒、无味的淡黄色粉末结晶,熔点l76~l83摄氏度。

收集析出的晶体。用邻甲酚、2,4-二甲基吡啶及水组成的溶液洗净后,用氢氧化钠分解,水蒸气蒸馏,馏出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分出油层,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后蒸馏,可得纯度为99%的2,4-二甲基吡啶。

化学性质有碱性,能与无机酸、有机酸生成盐。与无机盐类和卤代烷等形成加成化合物。加氢时生成2,6-二甲基哌啶。用高锰酸盐氧化时,生成吡啶-2,6-二羧酸。

碱性大小的排序

从左至右编号 1, 2, 3, 4, 5 碱性最强到最弱依次为:4,1,3,2,5 因为碱性的强度取决于负离子的强度。

碱性由强到弱:胆碱、三乙胺、二甲胺、甲胺、氨气、苯胺、乙酰胺。通常情况下,氮原子上连结的烷基越多,其碱性越强。

我认为答案是B。理由如下:季胺碱是强碱,碱性与NAOH相近;脂肪胺的碱性为仲胺{伯胺、叔胺}NH3;而芳香胺NH3(存在P-∏共轭现象)。

氢氧化钾最强。碱金属氢氧化物的碱性强于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周期表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碱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

脂肪胺的碱性最强。吡啶的环给电子,苯胺和吡咯的环吸电子,而吡咯在环内,孤对电子参与共轭,苯胺孤对电子共轭部分较少。

44二甲基吡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