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 5-甲基-1,3-环己二烯。因为要使得取代基位次小。不是6-甲基-……我觉得,之所以会编号错误,是受了开链烷烃中,靠近侧链编号的影响。
选主链或母体:就是定官能团。图中官能团是共轭二烯;定编号:共轭二烯,从双键开始编号,所以,一定是3二烯。要考虑的是哪个双键是1的问题。这个时候兼顾取代基,也就是从靠近取代基的一侧开始编号。
以含有主要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靠近该官能团的一端标为1号碳。
首先使得双键位次最小,然后使得较小基团有较小编号。
这是环烯烃,名称是:3-甲基-4-烯丙基-1-环己烯。脂环烃的环上有双键就叫环烯烃。(脂环烃:结构上具有环状碳骨架,而性质上与脂肪烃相似的烃类。)有两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碳碳叁键的分别叫做环二烯烃和环炔烃。它们的命名与相应的开链烃相似。以不饱和碳环作为母体,侧链作为取代基。
加Ag(NH3)2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1-己炔,剩下两种能让溴水颜色褪去的是1,3-环己二烯。
芳香烃的香味来自于苯的结构和性质:从结构上看,近代物理方法证明:苯分子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碳键键长是均等的,约为140pm,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碳氢键键长为108pm,所有的键角都为120°。
芳香烃的香味来自于其分子中的苯环。当芳香烃分子进入鼻腔时,这些物质会溶于鼻子内壁的粘液,与嗅觉细胞的神经末梢上的感受器结合,引发神经冲动,进而被大脑识别为特定的香味。
芳香烃类物质进入粘液后发生变化,如与正离子形成配合物等,形成的新的物质引起感受器的刺激。
回答楼主,望采纳:咳咳,首先,历史上早期发现的这类化合物多有芳香味道,所以称这些烃类物质为芳香烃,后来发现的不具有芳香味道的烃类也都统一沿用这种叫法,所以,和苯环木有任何关系。
芳香烃是指一类具有特殊芳香味的烃类化合物。它们通常含有苯环结构,这种结构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香味。芳香烃的种类有哪些?芳香烃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包括苯、甲苯等。除此之外,一些萜类化合物也常被归为芳香烃的范畴,因为它们也具有芳香味道。

用溴水,苯发生萃取,分层,有机层显橙色。1,3-环己二烯和1-己炔均发生加成,褪色。 对1,3-环己二烯和1-己炔,加入硝酸银溶液,1-己炔有炔氢(-C≡CH),能生成1-己炔银白色沉淀。1,3-环己二烯不含炔氢,没有白色沉淀。
加入银氨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1-己炔,其余无现象。在另外两个中加入溴水,褪色的是1,3-环己二烯,无现象的是苯。
加Ag(NH3)2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1-己炔,剩下两种能让溴水颜色褪去的是1,3-环己二烯。
首先,加入溴水;不变色的是苯;再加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的是1-己炔。加入高锰酸钾,褪色的是丙烯。
先加入溴水;不变色的是苯;再加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的是1-己炔。加入溴水,褪色的是丙烯。
溴水,苯发生萃取,分层,有机层显橙色。1,3-环己二烯和1-己炔均发生加成,褪色。对1,3-环己二烯和1-己炔,加入硝酸银溶液,1-己炔有炔氢(-c≡ch),能生成1-己炔银(ch3ch2ch2ch2c≡cag)白色沉淀。1,3-环己二烯不含炔氢,没有白色沉淀。
用溴水可以鉴别,甲基环丙烷会和溴水发生开环反应,甲苯和苯只能萃取,有颜色的,再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苯和甲苯,苯的同系物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加入溴水,溴水反应褪色的就是甲基环丙烷;再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监测,不能褪色的就是环己烷;剩下的就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苯甲醛,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甲苯。
鉴别方式如下: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丁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的是环丙烷。1-丁烯和1-丁炔均能同时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褪色,但1-丁炔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1-丁烯不能。
取样加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3-甲基环己烯,剩下的两种,分别用溴水处理,褪色的是环丙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