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纳米(nm)是长度尺寸的单位,1mm=1000000nm。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纳米级别代表了芯片制造工艺的微型化程度,是评估芯片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2、芯片中的纳米工艺指的是生产芯片的工艺制程。1mm=1000000nm,纳米是计量单位。芯片工艺中的纳米指的是晶体管的尺寸大小。例如,2nm、3nm、7nm指的是处理器的蚀刻尺寸,即能够将一个单位电晶体刻在多大尺寸的芯片上。关于芯片为何要做得那么小,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3、在半导体领域,3nm、5nm 制程工艺通常指芯片内部晶体管制造的精细程度,单位为纳米(nm),其含义随技术发展经历了从物理尺寸到等效性能的转变,具体如下:传统定义:晶体管栅极长度物理意义:早期制程工艺的纳米数值直接对应晶体管的栅极长度(Gate Length),即晶体管导电沟道的长度。
4、按工艺制程以纳米(nm)为单位,指CMOS器件的栅长或最小加工尺寸。常见制程包括5nm、7nm、14nm、28nm等,数值越小代表技术越先进。 按应用场景航天级芯片:耐辐射、高可靠性,用于卫星、火箭。车规级芯片:适应-40℃~150℃温度范围,满足功能安全标准(如ISO 26262)。
5、它是芯片内部世界与外部电路之间的桥梁(芯片上的触点通过导线与封装外壳的引脚相连,封装外壳通过印制板上的导线与其他器件相连)。根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TRS),芯片工艺中的纳米数越小,越先进。我们常说的芯片14nm、12nm、10mm、7nm是用来描述半导体工艺的节点代数。
6、芯片的工艺制程nm数越小代表越先进根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TRS)的规定,我们常所说的芯片14nm、12nm、10mm、7nm就是用来描述半导体制程工艺的节点代数,通常以晶体管的半节距(half-pitch)或栅极长度(gatelength)等特征尺寸来表示,以衡量集成电路工艺水平。

1、晶体管尺寸:3nm工艺的晶体管尺寸为3纳米,而7nm工艺的晶体管尺寸为7纳米。这意味着3nm工艺的晶体管尺寸更小,有助于提高集成电路的复杂性和性能。晶体管密度:每平方毫米的晶体管数量在3nm工艺中超过3500万个,而在7nm工艺中约为1500万个。
2、晶体管密度:3nm工艺能够在每平方毫米内集成超过3500万个晶体管,而7nm工艺大约能集成1500万个晶体管。3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更高,意味着芯片可以包含更多晶体管,从而增强性能和功能。 性能与功耗:7nm工艺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包括高性能计算、移动设备和人工智能。
3、英特尔原规划的7nm制程实际工艺水平接近台积电3nm。从晶体管密度来看,英特尔7nm工艺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2 - 5亿个,而台积电3nm的晶体管密度是9亿个,二者非常接近,并且英特尔7nm的晶体管密度显著高于台积电5nm的71亿个。
4、基于如此高的晶体管密度,台积电3nm工艺的整体性能也较前几代工艺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据台积电透露,相较于7nm工艺,3nm工艺的性能提升了15%,能耗则提升了30%。这意味着在相同功耗下,3nm工艺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输出,或者在相同性能下实现更低的功耗。
5、相比于7nm和10nm工艺,3nm工艺能够实现每个平方毫米内排列的晶体管数量超过10亿个,比7nm工艺增加了80%。这意味着在相同功耗下,3nm芯片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或者在相同性能下,3nm芯片可以降低50%的功耗。此外,3nm工艺的门电路数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了芯片的运算速度。
6、nm芯片技术代表了当前半导体工艺的顶尖水平,它在晶体管长度上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性能提升和能效优化。相较于传统的7nm工艺,3nm工艺在晶体管密度、处理速度和功耗控制方面表现更佳。首批采用3nm芯片技术的智能手机包括苹果iPhone 14 Pro Max、三星Galaxy S23 Ultra和华为Mate 50 RS。
根据Wikichip的数据,三星5nm工艺节点的晶体管密度为127MTr/mm,而台积电上一代5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已经达到173MTr/mm。 三星第一代3nm工艺使得芯片功耗降低50%,性能提升30%,芯片面积减少35%。 由此可以推算出三星第一代3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大约为150.6MTr/mm,第二代3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大约为196MTr/mm。
相较于N5,N4P的晶体管密度增加了6%,这有助于在相同的芯片面积内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从而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和功能密度。此外,N4P通过减少光罩层数来降低制程复杂度,并改善芯片的生产周期。这一改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为客户带来更大的成本优势。
麒麟9000:采用台积电5nm EUV工艺,晶体管密度提升约80%,相同性能下漏电率降低15-20%。低负载时核心电压可降至0.45V左右。麒麟990:基于7nm DUV工艺,在待机状态下静态功耗比5nm工艺高约30-40mV。
nm工艺的SRAM在面积上也有所缩减,晶体管密度高达713亿个/平方毫米,比7nm工艺提升了80%,晶体管总数达到150亿,显示出极高的集成度和能效比。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只有同样采用5nm工艺的高通骁龙875才能与A14形成抗衡。
台积电HPC工艺(3纳米):晶体管密度为9亿个/mm,技术迭代稳定,从5纳米(73亿个/mm)到3纳米提升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