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屑【chip】指的是轧制并筛分碎石所得的粒径为2~10mm的粒料。工程术语。又名筛屑,采石场加工碎石时通过规格为36mm或75mm的筛子的筛下部分集料的统称。
现在的商品混凝土就是用水泥粉煤灰石子砂子的拌合料。因此在实际施工时用的就是商品混凝土。CFG桩通常是在地质状况差,不便施工管桩或者说其他桩和箱形基础成本高的情况下进行的地基加固措施。严格地来说CFG桩算不上桩。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
1、石屑的表观密度用坍落筒法测量。TG E42-2005 标准中T 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饱和面干密度)。测定绝对密度时需先将材料磨细,然后采用排出液体或水的方法来测定体积。
2、表观密度大小正常情况下粗集料还是要大一点点(差距不是很大),但要注意的是母材,不同的母材表观密度相差的是非常巨大的,正常的石灰岩表观密度我们正常做的话是2650kg到2700kg每立方,细集料就用天然砂为代表,表观密度也在2600kg到2650kg以上。
3、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等。表观密度:水泥石屑的表观密度与其内部结构和组成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表观密度,可以间接评估水泥石屑的紧实度、孔隙率以及颗粒间的排列情况,进而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并且在建筑工程中,水泥石屑常用于混凝土、砂浆等材料的制备。这些材料的性能与水泥石屑的表观密度密切相关。
4、对于沥青路面的人工砂与石屑表观密度的测定宜采用李氏比重瓶法试验。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二)仪器设备:台秤、容积筒、标准漏斗、直尺等。
表观密度大小正常情况下粗集料还是要大一点点(差距不是很大),但要注意的是母材,不同的母材表观密度相差的是非常巨大的,正常的石灰岩表观密度我们正常做的话是2650kg到2700kg每立方,细集料就用天然砂为代表,表观密度也在2600kg到2650kg以上。
表观密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因为粗集料的单位体积的质量1450~1650㎏/m3,细集料单位体积的质量1400/m3。所以粗集料的表观密度大。细集料———砂粒径在 0.15~74mm之间的集料称为砂。砂可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类。
表观密度=材料的质量/(实质部分的容积+闭孔容积)炭材料通常用比重瓶法(Pycnometer),以甲苯或正丁醇作标准液进行测定,也有用氦气充填微孔直到几乎不再吸附的气体介质置换法进行测定的。有时也用水银压入微孔中进行充填测定。随测定方法以及浸透或置换的程度不同,所得数值也不一样。
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恒重是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精密度,即0.1%。一般在烘箱中烘烤的时间不得少于4~6h。选项C应为:烘干试样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1%时即达到恒重状态。
第一个问题,要看要求:如果是问某种单集料的表观密度,那就测单一密度,如果是某一粒径范围的表观密度,那就是某一粒径范围粗集料的表观密度。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就是拌合好后的表观密度,当然是一起测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3表观密度(简易法)——就是容量瓶法。
一方石硝的质量等于5t。一方石头的重量,就是每立方米石头的重量.其重量的数值就是该石头的密度数值。物体的重量=密度×体积 其单位是吨/立方米、千克/立方分米 、克/立方厘米。
一方石硝的质量等于5t。一方石头的重量,就是每立方米石头的重量,其重量的数值就是该石头的密度数值。
河沙密度约为5吨/立方米,2703立方米的为4000吨左右。由于沙的材质不同,并且颗粒大小造成间隙大小不同影响密度,上述数值只为参考。如需精准数据,建议取样实测密度。
原则上按重量计算。如果按体积计算,一方石粉需要大约90-100公斤水泥。
1、另外,砂、石屑和石子要换算成方量,你给的密度是表观密度,不能做换算配合比用,应该让试验室给你提供堆积密度,用材料的用量除以堆积密度,就是需要的方量了。最后,上面给的配合比是不是写错了,“粉煤灰”应该写成“水”。
2、一般6%水稳最大干密度在35g/cm最佳含水率5%左右,我们就暂时以这个来算。一方用量2350/055=2225kg(干混和料质量包括水泥和石子),水就是2350-2225=125kg,用2225/06=2104kg(干石屑质量),水泥用量就是2225-2104=121kg。干石屑是2104kg.当然这是理论数字。
3、如果按你说的94:6那就是内掺水泥了,工地按34g/cm3 的话,那每平方要用0.3方料,即0.702吨料。
4、如样品过分干燥,可在筛分之前加少量水分润湿(含水率约为3%左右),用包橡胶的小锤打碎土块,然后再过筛,以防止将土块作为粗颗粒筛除。当粗颗粒部分被在筛分时不能分离的杂质裹覆时,应将筛上部分的粗集料进行清洗,并回收其中的细粒放入试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