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别出丙炔:向样品中通入银氨溶液,因为丙炔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丙炔银白色沉淀,其余两者没有沉淀,可鉴别出丙炔。鉴别出丙烯:向剩余两种样品中通入溴水,在常温下丙烯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而环丙烷不能,由此可鉴别出丙烯。
2、方法:先将待测物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若不褪色的是环丙烷。褪色的则是丙烯和丙炔。再将两种能褪色的待测物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能生成炔银沉淀的是丙炔,无现象的是丙烯。原理:环丙烷中不饱和键,不能和溴的CCl4溶液反应。丙烯中有碳碳双键、丙炔中有碳碳叁键。
3、先用银氨溶液,丙炔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丙炔银沉淀,而其它三种都不与银氨溶液反应,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而剩下两种则不能,最后用溴水,环丙烷可以使溴水退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最后剩下的就是丙烷。环丙烷中不饱和键,不能和溴的CCl4溶液反应。
4、首先用硝酸二氨合银鉴别出丙炔。然后用三氯化铁溶液鉴别出苯酚。再用金属钠鉴别出丙醇。剩余三者,丙烯既可使溴/四氯化碳褪色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环丙烷只能与溴/四氯化碳发生褪色反应,丙烷则二者均不能褪色。
1、首先准备四只洁净的烧杯或小试管,分别放入四种物质,轻微闻味道,有芳香味的是甲苯C和叔丁基苯D,剩下的是环丙烷A和戊烯B先在AB中分别加入少量氯水,褪色的是戊烯,无明显现象为环丙烷。
2、醛基:亲核加成,氧化,还原,α-H的特殊反应。鉴别方法:银镜反应和Feling试剂 羧基:酸性,酯化,形成酰卤,酰胺,酸酐等。酯可以水解回到羧酸和醇 碳碳双键:亲电加成,还原,自由基加成,氧化。 鉴别方法: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葡萄糖:形成缩醛或者缩酮。
3、与银氨溶液反应的是1-戊炔;剩下的先用高锰酸钾溶液,甲苯、1—戊烯两个都会退色,1,2—二甲基环丙烷不褪色;再用溴对甲苯、1—戊烯两个作用,甲苯不退色,1-戊烯退色。
4、加溴水不褪色的是甲基异丙醚,余下两者加KMnO4+H2SO4褪色者为2-丁烯,不褪的是甲基环丙烷(环己烷和环丁烷不能被氧化,但可和Br2等加成)。 加入AgNO3的乙醇溶液(必须说明是醇溶液,具体什么醇其实问题不大),迅速沉淀者为苄溴,余下两者加热仍无沉淀者为溴苯。
5、首先,通过将2-甲基丙烯酸乙酯与2-氯丙酸乙酯进行反应,再加入特丁醇钾、氢氧化钠和醋酐,这一系列步骤可以制备出化合物1,2-二甲基环丙烷-1,2-三羧酸酐(Ⅰ)。在苯溶剂中,将3,5-二氯苯胺的苯溶液滴加到Ⅰ中,立即会产生中间体酰胺酸。接下来,反应液需要密封并搅拌30分钟。
该反应为SN1反应。该反应为SN1反应,首先是溴离子加成到季碳原子上然后就断键形成了伯碳正离子,由于伯碳正离子不如仲碳正离子稳定所以会发生重排反应,形成如上面的产物一样的形式只是少了那个氢原子的仲碳正离子,然后氢离子在加上去就是反应机理了。
环丙烷与Br2/CCl4在室温下反应所得的主要产物是:BrCH2CH2CH2Br.Br2在环丙烷的一个C上发生亲电加成, 环发生开环, 随后与另一个Br-反应, 得上述产物。
甲基环丙烷和氢气和溴水反应,都是加成反应,三元环张力大,能发生开环加成反应,但是开环断键的位置有两种。由于,这两个反应的机理不一样,导致断键位置不同:和H2,得到的是(CH3)2CHCH3,即断键在环上不连甲基的两个C之间,CH2-CH2之间,以得到支链化合物最稳定。
环丙烷可以和溴在室温条件下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环丙烷分子式为CH,代表它存在3个环状连结的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另与两个氢原子连结。由于碳原子键之间的角度仅60°,比正常的105°低,因此这种化合物很不稳定,容易变为开链化合物,易与溴反应开链生成1,3-二溴丙烷。
甲基环丙烷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褪色。3碳环不稳定,氧化环境下极易发生开环反应,断键在含最多取代基和最少取代基的两个C原子之间(一般就是在取代基两边)。甲基环丙烷遇到溴水发生反应,生成CH3-CH(Br)-CH2-CH2Br。甲基环丙烷常温下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在高热或催化条件能开环生成二元酸。
因为环丙烷的碳链键角远小于sp3杂化的正常夹角,因此环丙烷环有很强的张力。与溴加成过后,环被打开,张力被释放出来。张力的释放是这个反应的驱动力。环戊烷的张力基本为零,所以缺乏上述释放张力的驱动力,所以不能与溴加成。环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此可以鉴别环丙烷和烯烃。
1、三个碳、四个碳的小环烷烃,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所以,用酸性高锰酸钾可以区别这两种物质,褪色的是环戊烯,不褪色的是1,1-二甲基环丙烷。
2、溴水试验:将待鉴别物质与溴水(Br2)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化学反应。1,2-二甲基环丙烷虽然含有饱和碳链,但没有不饱和键,不会与溴水反应。2-戊炔和1-戊炔属于炔烃,会发生加成反应,与溴水反应生成溴代产物。而环戊烷作为饱和化合物,不会与溴水发生反应。
3、酸性溶液试验:将待鉴别物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观察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对于1,2-二甲基环丙烷、2-戊炔和1-戊炔而言,它们具有不饱和键,可能会发生加成反应或亲电反应。而环戊烷作为饱和化合物,不会发生类似的反应。 溴水试验:将待鉴别物质与溴水(Br2)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4、性质:溴单质与水的混合物。溴单质微溶于水,80%以上的溴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溴酸与次溴酸,但仍然会有少量溴单质溶解在水中,所以溴水呈橙黄色。新制溴水可以看成是溴的水溶液,进行与溴单质有关的化学反应,但时间较长的溴水中溴分子也会分解,溴水逐渐褪色。久置的溴水中只含有氢溴酸。

1、氧化剂:某些强氧化剂可以与溴水发生反应,使其被氧化而褪色。例如,过氧化氢(H2O2)和高锰酸钾(KMnO4)是常见的氧化剂,可以使溴水褪色。 双键化合物:含有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如烯烃)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导致双键被溴化而褪色。
2、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类及其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反应,使溴水褪色。如:CH=CH+Br→CHBr-CHBr 与苯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醛类等有醛基的物质反应,使溴水褪色。因萃取作用使溴水褪色,有机溶剂溶解溴呈橙色(或棕红色)。
3、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和它们的衍生物(如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烯烃、油酸及其盐和酯)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苯酚及其同系物、含醛基的化合物(如醛类、葡萄糖、甲酸、还原糖等)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强无机还原剂(如SO?、KI、FeSO?等)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
4、溴(水)具要氧化性,能被溴氧化的物质就能使溴水退色,这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一些无机物质。
1、该反应为SN1反应。该反应为SN1反应,首先是溴离子加成到季碳原子上然后就断键形成了伯碳正离子,由于伯碳正离子不如仲碳正离子稳定所以会发生重排反应,形成如上面的产物一样的形式只是少了那个氢原子的仲碳正离子,然后氢离子在加上去就是反应机理了。
2、异丁醇 (2)2-甲基-1,2-二溴丙烷 (3)2-甲基-2-溴丙烷 (4)2-甲基-1-溴丙烷 (5)2-甲基-2-磺丙酸 (6)2-甲基-2-丙醇 2,它们都服从C+离子机理,就是H加在双键的两个C中与之相连H多的那个C上 另外一个C则带一个正电。
3、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是C6H12,说明A和B为烯烃或环烷烃。由于A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B不能,可以判断出A烯烃,B是环烷烃。根据A与溴化氢反应的产物,可以得知A应该是3-甲基-2-戊烯或2-乙基-1-丁烯。B是环烷烃,且能与溴化氢反应生成3-甲基-2-溴戊烷,说明B是1,2,3-三甲基环丙烷。
4、解析:C (而液化石油气成分大多为含三个或四个碳原子的烃,即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A正确;空气中NOX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在阳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及醛类等二次污染物,可以形成光化学烟雾。
5、不能与环丙烷或氟烷合用,因可诱发心律失常。与单胺氧化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引起高血压,故不能合用。与抗肾上腺素药如酚芐明合用,可干扰其加压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可拮抗小剂量诱托平,但大剂量可致心动过速、高血压。不能与碳酸氢钠等堿性药物配伍,因可促进诱托平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