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戊烷的二氯代物有9种。异戊烷有四种碳原子,这样两个氯连在不同的碳上有6种情况,连在同一个碳上有三种情况。异戊烷的二氯代物共九种。异戊烷(Isopentane、2-Methylbutane)又称2-甲基丁烷,化学式为C5H12。
种,画出图来,可以发现异戊烷有四种碳原子,这样两个氯连在不同的碳上有6种情况,连在同一个碳上有三种情况。共九种。
C5H12是戊烷,有三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的二氯代物有9种。异戊烷的二氯代物11种。新戊烷的二氯代物2种。所以二氯代物有22种。
戊烷共有有9种二氯代物。如下图所示。正戊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异戊烷(沸点28°C)和新戊烷(沸点10°C),“戊烷”一词通常指正戊烷,即其直链异构体。
我数了一下,一共有二十一种。你可以先把戊烷的所有同分异构体(3种),然后一个一个找。就有21种。正戊烷9种,异戊烷10种,新戊烷2种。
楼上有重复的,应该没那么多种吧~看成C5H12的H被2个H被2个Cl取代,又分子式为全部饱和的,为饱和烃的衍生物。
1、氯甲基化反应是在无水氯化锌存在下,芳烃与甲醛及氯化氢作用,芳烃上的氢原子被氯甲基取代。此反应叫氯甲基化反应。
2、氯甲基化反应:苯+甲醛+氯化锌生成苄氯PhCH2Cl。如果不加入氯化锌,加入其它不含氯离子的Lewis酸,生成苯甲醇PhCH2OH。
3、氯甲基化反应只能在苯环上。因为这是一种亲电取代反应。脂肪醇能不能发生氯甲基化反应。在酸性条件下, 醇和甲醛发生Prins 反应。
4、先在ZnCl的催化下,发生苯环的烷基化反应,生成苄醇。苄醇上的羟基在ZnCl和HCl的存在下继续被转化成氯代。也就是说,这个反应生成的是氯化苄。这个反应又叫氯甲基化反应。
5、可以。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甲苯与甲醛和氯化氢作用会发生氯甲基化反应。生成邻位或对位甲基苄基氯。对金属无腐蚀性,属低毒类。甲苯还可经皮肤吸收,溶解皮肤中的脂肪,应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
6、氯甲基化是将HCl气体通入到含有苯或者苯的衍生物的混合物中, 生成氯苄类化合物。因为反应中间体涉及甲醛碳正离子,并发生亲电取代,所以是傅克烷基化反应。
第一步 苯和氯甲烷作用,用无水氯化铝做催化剂,发生付克烷基化反应,得到甲苯;第二步 甲苯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就得到苄基氯。甲苯在Fe/Cl2下不能生成苄基氯,生成的是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有机层依次用10%碳酸钠溶液洗涤2次,蒸馏水洗涤三次,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除多余的烷基苯,租后减压蒸馏得到烷基苄氯,称重计算收率。
氯化苄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或微黄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催泪性。与氯仿、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苄基氯不溶于水,但可以与水蒸气一起挥发。水解生成苯甲醇。在铁存在下加热迅速分解。
方法应该有很多 第一步,先用乙炔制备甲醛。乙炔加氢得到乙烯,然后与溴加成并水解得到乙二醇。乙二醇用高碘酸钠氧化得到甲醛。第二部,制备苄基氯。
具体步骤如下:将苯甲醇与盐酸混合,加热至70-80℃,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为苯甲醇盐酸盐溶液。慢慢滴加浓硫酸,使其与上述溶液充分混合,并继续加热回流4-5小时。
由于羧酸的酸性和二者羰基活性的差异。羧酸和格氏试剂反应,被格氏试剂去质子,得到羧酸的镁盐,后者活性太差,无法继续反应。
1、C6H5CH2Cl+NaOH→H2O→C6H5CH2OH+NaCl。氯仿又名三氯甲烷,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味甜,高折光,不燃,质重,易挥发。
2、氯仿和苯醇发生亲核反应,反应生成氯仿醇反,方程式是C6H5CH2Cl+NaOH→H2O→C6H5CH2OH+NaCl。
3、将5-乙基-2-甲氧基苯酚和乙醛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得到5-乙基-2-甲氧基丙醇。
4、可以 用甲苯在光的作用下与氯反应,生成苯氯甲烷,然后与氰化钠反应,生成苯乙腈,然后水解就得到氢原子被羧基取代的产物。
5、醛酮与HCN反应活性越大,其加成平衡常数就越大。反应活性顺序:CDBA 醛酮与HCN反应是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考虑两方面因素:电子效应;空间效应。
6、首先A为:C6H5-CH=CH-CHO,B为:C6H5-CH2CH2-CH2OH,C为:C6H5-CH=CH-COOH,D为:C6H5-CHBrCHBr-COOH,E为:C6H5-C≡C-COOH,F为:C6H5-CH2CH2-COOH 。
1、见图,2,2,3-三甲基丁烷有多3种一氯代物。
2、共8种正戊烷一氯代物有3种。CH2Cl-CH2-CH2-CH2-CH3CH3-CHCl-CH2-CH2-CH3CH3l-CH2-CHCl-CH2-CH3异戊烷一氯代物有4种。
3、所有烃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碳原子外层有4个电子,2个碳原子有8个,可以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指的就是共价键。单键是一对共用电子对,双键是2对共用电子对,三键是3对共用电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