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溴-2-甲基丙烷结构简式是什么

1、异丁烷二溴命名为1,2-二溴异丁烷,2-溴丁烷,又名仲丁基溴,1,2-二溴异丁烷-学名1,2-二溴-2-甲基丙烷黄色液体。相对密度7827,熔点9~12℃,沸点149~151℃,折光率51186 (20℃)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能被水慢慢分解。命名时按照化学式结构中碳数和溴的位置命名的。

2、结构简单的卤代烃可以按卤原子相连的烃基的名称来命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如(CH3)2CHBr,溴代异丙烷(异丙基溴);C6H5CH2Cl,氯代苄(苄基氯)。结构较复杂的卤代烃按系统命名法命名。卤代烷,以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将卤原子或其他支链作为取代基。

3、是丙烷,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不超过2,二溴代物有3种:1,1-二溴丙烷(CHBr2CH2CH3)、1,3-二溴丙烷(CH2BrCH2CH2Br)和2,2-二溴丙烷(CH3CBr2CH3)。

4、二甲基丙烷也就是新戊烷(中间一个碳,四角四个甲基),四个甲基都是一样的,二溴代物有三种:二溴在同一个甲基上、在相邻两个甲基上、在相对的两个甲基上。

2-甲基-2,4-戊烯与溴化氢的反应方程?

1、CH2=CH-CH2-CH3 + Br2 CH2Br-CHBr-CH2-CH3(条件是加热?不好意思不太记得了)CH2Br-CHBr-CH2-CH3 + 2NaoH CH2OH-CHOH-CH2-CH3 +2NaBr(条件是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CH2=CHCH3+Br2===CH2BrCHBrCH3,这是第一种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2、加成后的产物结构如下: 第二种加成方式,34加成,其中有两种,即断裂3号、4号碳之间的一条键,氢原子和溴原子分别加到这两个碳上。这里有两种连接方式,氢原子加到3号碳或者加到4号碳。

3、生成的产物见图。2-位上的Cl不反应是因为Cl连在双键上,很难消除,更不可能取代。

4、第一个的结构简式是CH3CH=CBrCH2CH3,第二个则是(CH3)2C=CHCHBrCH3。可以看到,第一个是乙烯型卤化物,溴原子直接和双键碳相连,这样的溴原子有惰性(因为可以和双键形成共轭而稳定),难以脱离,所以很难形成沉淀。

以1-溴-2-甲基丙烷原料,经过怎么的转变得到2-溴-2-甲基丙烷.

1、先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1—丙烯,然后2—甲基—1—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甲基—2—丙烷。在高中阶段,这类卤素原子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基本采用上述方法。

2、用硝酸银的醇溶液,后者很快生成黄色沉淀,前者需要加热。

3、看催化剂,一般情况下是马氏加成(离子反应,催化剂一般是氯化铝),氢原子会加在氢原子多的碳原子上,生成2-溴-2-甲基丁烷,如果是含过氧基的催化剂(R-O-O-R),那就刚好反过来,称为反马氏加成(是自由基反应),生成2-溴-3-甲基丁烷。

2溴2甲基丙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