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h10的一氯代物有4种。分别是:1-氯丁烷、2-氯丁烷、2-甲基-1-氯丙烷、2-甲基-2-氯丙烷。C4H10是一种化学分子式,相对分子量是512,代表正丁烷和2-甲基丙烷两种化合物。所以这个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的一氯代物有4种。一氯代物是指分子中只有一个氯原子的化合物,一般指有机化合物。
此外,2-甲基-1-氯丙烷也是一种常见的一氯取代物,它的结构与2-氯丁烷类似,但在第二条碳链上的碳原子上还连接有一个甲基基团。不同的一氯取代物具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和应用特点。
新戊烷,又名2,2-二甲基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12,其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标准状况下为极易挥发的液体。新戊烷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四氯化碳等。气体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4~5%(体积),主要用于制备丁基橡胶。新戊烷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
一级卤代烃直连接卤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一个烃基,二级卤代烃还连两个,三级卤代烃还连三个。
CH3)2(2-甲基-1-氯丙烷)、ClC(CH3)3(2-甲基-2-氯丙烷)。其中只有ClCH2CH2CH2CH3(1-氯丁烷)、ClCH(CH3)CH2CH3(2-氯丁烷)是丁烷的一氯代物。ClCH2CH(CH3)2(2-甲基-1-氯丙烷)、ClC(CH3)3(2-甲基-2-氯丙烷)是2-甲基丙烷(异丁烷)的一氯代物,不是丁烷的一氯代物。
氯烷烃在碱的醇溶液中加热,则会发生消去反应,消去卤素原子和连接该卤素原子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消去连氢原子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生成烯烃,当连接卤素原子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不可消去,如2,2-二甲基氯丙烷不容易消去。
-二氯丙烷发生消去反应,有另一种产物:CH2=C=CH2,由于它极不稳定,马上异构成丙炔,所以完全消去只能生成丙炔。卤代烃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对物质结构的要求:C(-X)-C(-H) 有相邻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条件是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以及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这个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含有氢原子,否则无法反应。消去反应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卤代烃在NaOH的醇溶液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另一个则是醇在硫酸的条件下生成烯烃。
AD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所以1-氯丙烷和2-氯丙烷的消去产物是相同的,都是丙烯。但碳氢键的断裂位置是不同的,前者2号碳原子上的碳氢键断键,后者是1号碳或3号碳原子上的碳氢键断键。答案选AD。
-甲基-2-丙醇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C4H9Cl有四种结构:CH2ClCH2CH2CH3(1-氯丁烷)、CH3CHClCH2CH3(2-氯丁烷)、(CH3)2CHCH2Cl(2-甲基-1-氯丙烷)、(CH3)3CCl(2-甲基-2-氯丙烷)。
氯代烷的同分异构体及其结构简式如下:- 氯乙烷(C2H5Cl)没有同分异构体。- 氯丙烷(C3H7Cl)有两种结构:1-氯丙烷(CH3CH2CH2Cl)和2-氯丙烷(CH3CHClCH3)。
请看下图,很简单。这个是结构简式。结构式还需要把C-H键都表现出来,你应该会,如果不会,请追问。
某饱和烃A的一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则A是 1)乙烷 2)丙烷 3)丁烷 4)2-甲基丙烷。求详解,谢谢! 乙烷是对称结构。那么一氯代物就一种:CH3CH2Cl 丙烷也对称,可是对了一个亚甲基-CH2-,这上边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
丙烷的二氯代物的四种分别是1,1—二氯丙烷1,2—二氯丙烷,1,3—二氯丙烷,2,2—二氯丙烷,丙烷,三碳烷烃,化学式为C3H8,结构简式为CH3CH2CH3,无色、能液化的气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同分异构体。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真正不同的只有2种异构是一氯取代端位碳原子和一氯取代2位碳原子。异丁烷,又名2-甲基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H10,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任意一个碳原子上取代都是等效的(左右对称,而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甲基是等效的,也就是说三个甲基上的9个氢原子都是等效的,所以一共两种,那么也只有一种,这是一种,位置等效)。(一种在边上的碳原子上取代A,2-甲基丙烷只有两种一氯取代物。
②同一个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③对称轴两端对称的氢原子等效。A、2-甲基丙烷中有两种氢原子,一氯取代物有两种,错误;B、丙烷中有两种氢原子,一氯取代物有两种,错误;C和D、甲烷和乙烷有一种氢原子,一氯取代物有一种,没有同分异构体,正确。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
二甲基环丙烷是碳碳以单键结合的环烷烃,可以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BrCH2CH2CH2Br.Br2在环丙烷的一个C上发生亲电加成, 环发生开环, 随后与另一个Br-反应, 得上述产物。
会开环。由于甲基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如氢原子,所以当环丙烷上的一个氢被甲基取代时,会使分子形状发生变化,即没被甲基取代氢的两个碳之间的距离变大,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变小,所以这个键比较容易断裂,因此主要产物是2-甲基丙玩,而不是正丁烷。
生成氯、甲基丙烷。甲基环丙烷与氯化氢=1-氯-2-甲基丙烷,甲基环丙烷与盐酸反应时,是质子攻击3号位的碳而开环,断开的是1号C和三号C之间的键。
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是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看各个峰的高度比。如果是需要使用化学方法鉴别,首先和Br2/CCl4在室温下反应,第一个没有明显现象,第二个和第三个会褪色;然后在常温下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第三个会产生CO2,也就是能看到气泡,第二个不会。
1、可以使用硝酸银的醇溶液鉴别。1-氯丁烷加热后才能产生白色氯化银沉淀,2-氯丁烷片刻后即可产生白色沉淀,而2-甲基2-氯丙烷在室温下立刻会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沉淀产生的快慢即可鉴别。这里利用的是卤代烃与硝酸银醇溶液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进行鉴别的。
2、-溴-2-丁烯比2-溴-1-丁烯更活泼。在SN1反应中,化合物先失去一个离去基,形成一个碳正离子。然后,这个离子会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核苷酸相互作用,形成产物。反应的速率取决于离去基的稳定性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通常来说,离去基越稳定,反应越容易发生,因为它需要更少的能量来离开。
3、如图所示,首先看位阻,两个物质的结构上看起来,位阻的影响应该几乎等同。而氯丙酮有一个关键因素,它的碳氧π*反键轨道可以和SN2反应的过渡态中的碳原子2p轨道重叠,降低了过渡态能量,即减少了反应能垒,因此理论上应该比氯丙烷快。当然,具体结果应由实验得出,这里只是一个推测。
4、在Sn1反应中由于生成了碳正离子中间体,所以重排是这种反应的重要特征,也是支持Sn1机理的重要实验根据。如果一个亲核取代反应中有重排现象,那么这种取代一般都是Sn1机理。但要注意,如果某亲核取代反应中没有重排,则不能否定Sn1机理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Sn1反应都会发生重排。
5、-氯丁烷快,因为1-氯-1-丁烯中间氯原子直接连接在了碳碳双键上,氯上的孤对电子和碳碳双键共轭,碳氯键有部分双键的性质,所以不容易断裂,故SN2反应不容易进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追问我。
6、先用硝酸银的酒精溶液鉴别,室温下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叔丁基氯和烯丙基氯;室温下过一会出现沉淀的为2-氯丁烷,很长时间都无现象的是1-氯丁烷。(2)再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叔丁基氯和烯丙基氯,颜色退去的为烯丙基氯,无现象的是叔丁基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