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点为782℃,密度为15克/厘米3,沸点高于1600℃,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也溶于乙醇和丙酮。常见的是六水合氯化钙CaCl2616H2O,无色三方晶体,易潮解,有苦咸味,密度71克/厘米3,292℃溶于结晶水。
2、氯化镁溶于水后冰点-10°C左右(量的不同会导致冰点的不同),氯化钙溶于水后冰在-20℃左右 所以,用cacl2好一些。
3、【答案】: 氯化镁(MgCl2)的熔点低于氯化钙(CaCl2),而氯化锶(SrCl2)的熔点又低于氯化钡(BaCl2)。这一趋势表明,随着极化作用的增强,熔点呈现降低的趋势。 四氯化硅(SiF4)的熔点低于四氯化碳(SiCl4),而四氯化溴(SiBr4)的熔点又低于四氯化碘(SiI4)。
4、氯化钙熔点高。氯化钙熔点比氯化镁高,熔点是能影响离子晶体的因素,熔点越高,所提炼的离子晶体更纯粹。
5、另一类则是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融雪剂,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作‘化冰盐’。其优点是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1/10,但它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腐蚀是很严重的。我们常见的融雪剂就属于这类,用的最多的是氯化钠(即食盐)。
6、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由于杂质的存在使一般情况下的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比重为165(25/4℃),熔点801℃,沸点1442℃,味咸,PH值呈中性,易融于水和甘油,难融于乙醇。
包括以下要求:外观质量:熔块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纹、毛刺等缺陷。尺寸精度:熔块的长度、宽度、厚度应符合规格要求,其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化学成分:熔块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物理性能:熔块的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硬度、强度等,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一个好的熔块配方必须是高温易熔的但又是与水不溶的(或微溶的)。熔制温度过高,将会使铅、硼、氟等有效组分挥发散失;溶解度过高,不仅使釉浆流动性变差,同时也失去制备的目的。
一个好的熔块验方必需是高温易熔的而又是不溶于水的。熔制温渡过高,将使铅、硼、氟等有效组分发挥散失;水溶性太高,不单使釉桨流淌性变差,同时也丢失制备的目标。
熔制温度过低、熔制周期延长,熔液粘度高,排气不良,而且夹生严重;熔制温度过高、熔制周期过长,不仅造成设备能耗增加,产能降低,还加剧了熔块中熔剂性原料的挥发,影响熔块质量。
作为釉料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陶瓷熔块,在熔块釉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制成的陶瓷熔块不溶于水。有毒的物质,应全部进入陶瓷熔块配料中。除长石外,含K2O.Na2O的原料,均需引入熔块中,含硼化合物亦如此。
提升陶瓷熔块的性能方法,一个好的熔块配方必须是高温易熔的但又是与水不溶的(或微溶的)。熔制温度过高,将使铅、硼、氟等有效组分挥发散失;溶解度过高,不仅使釉浆流动性变差,同时也失去制备的目的。
要提高熔块流速就是要减小熔块的粘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提高熔块的熔制温度,这样它的粘度会变小,流速提高;另外就是调整熔块的配方,增加熔块配方中具有降低粘度的材料的量,比如氧化钠、硼酸等。但要综合考虑熔块的使用性质。
氧化锡在熔块釉的应用如下:氧化锡的添加能够增加熔块釉的粘度,使其更易于涂抹在陶瓷表面,并且能够保持均匀的厚度。这样可以确保熔块釉在烧制过程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氧化锡还能够改善熔块釉的流变性能。熔块釉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流动并均匀地覆盖在陶瓷表面。
碳酸钾易溶於水,必须带入熔块中才能使用,在熔块中是以K2O成份存在,加入碳酸钾是有降低熔块熔化温度和提高熔块膨胀系数值的作用。碳酸钾,白色结晶粉末。密度428g/cm3。熔点891℃,沸点时分解,相对分子量1321。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
1、苯酚,以CHOH表示其化学式,是基本的酚类有机物,同时也是弱酸性物质。无色的针状晶体形态,散发特殊气味,具有毒性与腐蚀性。在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但在65℃以上的温度下,它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使用酒精清洗。暴露在空气中时,苯酚会呈现粉红色。
2、苯酚化学式是C6H5OH。苯酚,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OH,又称石炭酸、羟基苯,摩尔质量为911g/mol,密度为06g/cm3。苯酚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熔块,有特殊的臭味和燃烧味,极稀的溶液具有甜味,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
3、苯酚,化学式为C6H6O,又称为石炭酸或羟基苯,是一种最基础的酚类有机化合物,具有弱酸性质。在常温下,它呈现出无色晶体的形态,尽管如此,苯酚却具有毒性,并且具备一定的腐蚀性。它在水中的溶解性并不高,仅微溶于冷水,但在温度超过65℃时,其溶解性会显著增强,可以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4、苯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OH,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 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