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叫均三甲苯,表示三甲基均匀分布,不会引起歧义,当然,标准命名还是5-三甲苯。 间甲基乙苯命名3-甲基乙苯,此时母体是乙苯,甲基是取代基。三甲苯有3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1,2,3-三甲苯、1,2,4-三甲苯、1,3,5-三甲苯。
2、可以。这叫连三甲苯,也叫1,2,3-三甲苯,还有1,2,4-三甲苯(偏三甲苯)和1,3,5-三甲苯(均三甲苯)。
3、是三甲苯,标准化学名称:1,3,5-三甲苯。是苯环上连接三个甲基的产物,化学结构和具体信息如下:http://baike.baidu.com/view/101943htm 偏三甲苯是以催化重整重芳烃为原料经精密分馏而制得。本产品主要用于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制合成树脂、染料、医药(维生素E)、增塑剂等。
4、两个甲基连在苯环上有三种结构:邻间对。分别在每种结构上再连上一个羟基,分别有1种,总共有6种结构;三个甲基连在苯环上有三种结构:连偏均。
1、因为仲氨基氮原子与两个羰基相连,构成酰亚胺结构;若氨基氮原子仅与一个羰基相连的话,则为酰胺。
2、所需的上游原料包括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邻苯二甲酰亚胺钾、N-甲基吡咯烷酮、大豆油、己酰氯、2-吡咯烷酮、4-氯丁腈、N,N,N-三(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胺、玉米浆、碳酸氢铵等。
3、日本UBE公司采用辛酸钴和N-甲基咪唑为催化剂,在160℃下反应,环己醇的选择性60.1%,环己酮的选择性28%,环己烷转化率9%。
4、其次,它与α-蒎烯的反应则能生成马鞭烯酮,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此外,四乙酸铅还参与到氧化腙的合成中,与六氟丙酮腙结合,可以得到双(三氟甲基)叠氮甲烷,这是一种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化合物。
你打错了问题,“氧化”显然应该改成“还原”。不能让高锰酸钾褪色,却可以加HI,显然是环丙烷和环丁烷的性质,因为三元环和四元环张力大,能像烯烃一样发生加成反应,但没有还原性。
甲基是没有办法连接两个酯基的,题目中所说的可能是亚甲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物质就是,1,3-丙二酸二某酯。其中某代表与酸成酯的醇的名字,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替换。
两个甲基连在苯环上有三种结构:邻间对。分别在每种结构上再连上一个羟基,分别有1种,总共有6种结构;三个甲基连在苯环上有三种结构:连偏均。
例如人类细胞中最大的1号染色体中,就有2亿2千万个碱基对。通常在生物体内,脱氧核糖核酸并非单一分子,而是形成两条互相配对并紧密结合,且如藤蔓般地缠绕成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每个核苷酸分子的其中一部分会相互连结,组成长链骨架;另一部分称为碱基,可使成对的两条脱氧核糖核酸相互结合。
1、甲基氰,Cyanomethane,Methylcyanide,Ethaneitrile,合成原料 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乙腈又名甲基氰,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有类似于醚的特殊气味,有优良的溶剂性能,能溶解多种有机、无机和气体物质。有一定毒性,与水和醇无限互溶。乙腈能发生典型的腈类反应,并被用于制备许多典型含氮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有机中间体。
3、乙腈又称甲基氰,无色透明液体。有乙醚样气味。熔点47℃。沸点86℃。密度0.7857g/cm3(20℃)。折射率34604。闪点18℃。能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乙醚、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及多种不饱和烃混溶,不能与饱和烃混溶。下面,来看介绍。
1、范德华气体状态方程:(p+an^2/V^2)(V-nb)=nRT。范德华方程是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vanderWaals)于1873年提出的一种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2、van der waals气体状态方程p+a/v2)(v-b)=kT。范德华方程(van der Waals equation)(一译范德瓦耳斯方程),简称范氏方程,是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于1873年提出的一种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3、范德华气体状态方程如下:范德华于1873年提出的范德华方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近似方程:我们首先考虑实际气体的相互排斥作用,假设这种作用使得气体成为小而不可穿透的实心球体,则分子的运动空间就从V变成了(Vnb中),其中nb大约是分子自身所占据的总体积。
加布里埃尔合成法 加布里埃尔合成法是制造纯净的一级胺的好方法。反应的第一步是将邻苯二甲酰亚胺在碱性溶液中与卤代烷发生SN2反应,生成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第二步是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水解得到一级胺。
虽然我还没学有机……不过依稀记得一点……第一道题。
因为仲氨基氮原子与两个羰基相连,构成酰亚胺结构;若氨基氮原子仅与一个羰基相连的话,则为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