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相的 多孔高聚物类色谱柱,填充柱可以用GDX系列、Porapak系列。毛细管色谱柱可以用PLOTQ类型的色谱柱。
2、最后每分钟10度升温到200度(去除所有挥发性物质)。
3、锥形瓶中,摇匀。准确量取一定体积(V0)馏出液置上述锥形瓶中,用1滴浓硫酸润湿瓶塞并 盖好瓶塞,振摇,反应不少于30min,其间不时摇动。
4、可以使用气相色谱、毛细色谱柱、乙醇、丙醇、正丙醇等进行测量。丙醇为内标,用气象色谱,火焰离子化验测器进行测验,以保留时间定性,用内标法以被测阻分队内标物的封面比进行定量分析。
5、精密称取各品种项下规定检查的有机溶剂适量,采用与制备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和溶剂制备对照品溶液;如用水作溶剂,应先将待测有机溶剂溶解在50%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再用水逐步稀释。
6、用Lucas试剂,即溶解有氯化锌的浓盐酸。将少量样品加入到Lucas试剂中混匀。几分钟之后出现混浊并逐渐分层的是异丙醇,无明显变化的是乙醇。Lucas试剂能将醇转化为相应的氯代烃,反应是SN1机理。
1、鉴别方法如下:初步鉴别观察1-苯基-2-丙酮的外观,是一种无色液体。化学反应鉴别用亚硫酸氢钠与1-苯基-2-丙酮反应,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取样,向试管中加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沉淀产生。
2、-苯基-1-丙酮是芳香酮(羰基连在苯环上);1-苯基-2-丙酮 是脂肪族甲基酮,属于第二种情况,能和饱和亚硫酸氢钠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加托伦试剂,有银镜的是苯甲醛,另外两个没有现象。在另外两个里面加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有沉淀的是1-苯基-2-丙酮,无现象的是苯乙酮。
先向三种物质中分别加入加银氨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乙醛和丙醛,无反应现象的是丙酮。然后向乙醛和丙醛中分别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乙醛,无反应现象的为丙醛。
加入托伦试剂,试管内壁附着一层金属银的是乙醛和丙醛,没有现象的是丙酮;加入碘单质和氢氧化钠,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乙醛,没有现象的是丙醛。
首先,取四种试剂适量。加入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为 丙醛。其次,取剩余三种试剂适量。加入nahso3 有沉淀生成的为 丙酮。最后,取剩余两种试剂适量,加热为蒸汽,通氧气氧化后,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为 正丙醇。
是属于现代汉语中的白话词汇,在现代虽然该词比较少见,但在古代是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词汇。在一般场合比较常见。
第一种方法:加热法 由于甲醛在常温下为气体,因此,只要辨别乙醛和丙醛就可以了。在化学性质上,乙醛和甲醛的性质基本相同,都是醛基和双键。
1、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放到冰箱里,没变的是丙酮,变成固体的是苯乙酮。用羰基试剂,即2,4-二硝基苯肼,它与不同的羰基化合物反应后的产物不同,可以用于鉴别不同的羰基化合物,因此称为羰基试剂。
2、先鉴别苯甲醛、苯乙酮、乙醛;分别加入银氨溶液和碘的碱溶液,能只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苯甲醛,既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又可以发生碘仿反应的是乙醛,只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苯乙酮。
3、苯乙酮密度比丙酮大,可以通过测比重区别。因为如果不是分析纯级的苯乙酮和丙酮,而是化工原料的话,因为有其他杂质存在,通过颜色和气味不好区分,再就是有条件的话可以采用色谱仪检测。
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
也可用气相色谱法检验,实验室和某些生产上常用分光光度法,即利用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程樱红色)的特性,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反应液的深度,检测丙酮酸含量。
用FeCl3检验,2,4-戊二酮与Fe[3+]生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络合物,只是由于2,4-戊二酮在互变平衡中含有相当量的烯醇型结构(水中10%,己烷中99%,气态91-93%),而丙酮中烯醇含量极少可以忽略,所以依此鉴别。
方法一:第一步,利用银氨溶液鉴别出丙醛 第二步,用灼热的铜丝能恢复红色鉴别丙醇 加入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丙醛,丙醇和丙酮无现象;加入金属钠,有气体生成的是丙醇,无现象的是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