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鸦喝水智解: 一只乌鸦投入石块于500cm的瓶子中,以解决饮水问题。水的初始体积为400cm,而石块体积为100cm。当石块沉入瓶底,总质量升至1160g。
2、水的密度不变的原因:对于水,因为单位体积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水还是水,所以密度不变。也可以这样理解:液体的体积变化时,虽然体积改变了,但是液体本身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而密度对于物体来说属于固有属性,既然物体没有发生改变,那密度就没有发生改变。
3、密度是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不随状态、形状和空间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只随物态(温度、压强)变化而变化。“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因为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所以,当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密度会越小。反之,当质量一定时,密度越大,体积也就越小。
4、除了变黑与热之处,杠杆倾斜,瓶子一端上升;原因:相当于一热气球,热空气密度小,浮力与重力的差变大,所以上升。
5、答案:A 解析: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密度应该介于二者的密度之间,即介于:5~13之间,不可能达到28。
6、青铜的密度是:ρo=m/V=(3+1)mo/(V1+V2)=4mo/(3mo/ρ1+mo/ρ2)=4ρ1ρ2/(ρ1+3ρ2)=4x9g/cmx8g/cm/(9g/cm+3x8g/cm)=85g/cm===【8g/cm】。
1、中子星物质(中子态)的密度是白矮星物质的10亿*倍以上。所以中子星物质(中子态)的密度是现在所知最大的。(现在都有科学研究中子星物质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一定的理论根据)而没有提到所谓的“黑洞”,至于“黑洞”里面的物质状态,现科学暂没能确定。只能靠“猜测”。
2、在地球上,我们目前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在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密度最大的是金属锇,密度为26克/立方厘米。白矮星的物质密度是锇密度的10的6次方倍(即100万倍)中子星的10的13次方克/立方厘米 脉冲星的密度更是高达10的15次方克/立方厘米,即1立方厘米的这种物质的质量为10亿吨。
3、密度最大的是金属锇。 黑洞!引力大到连光都被吸引跑不出来了。 如果还有密度比黑洞还大的物质的话,那就应该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点了。你想宇宙所有。 黑洞的密度最大~金属中锇的密度最大~ 黑洞是密度最大的 黑洞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是黑洞。 金属锇,它的密度为25103kg/m3。
4、地球上密度最大物质为金属锇,其值为28克/立方厘米。据计算,黑洞核心的单一组成物的密度为无限大。小知识:最苦的物质 品味起来最苦的物质的基本构成为阳正离子,经商业开发被制造成为苯甲酸盐和糖化物。其检味标准可低至1/5亿。1/1亿的稀释溶液尚可留下长久的苦味。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篇1 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8N/kg) 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压强的计算。
物理初三难知识点总结(一)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初三物理知识点包括: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公式变形: m=G/g : 合力公式: F = F1 + F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 =F1 - F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如果F1F2则合力F的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
2、公式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可以通过路程s除以时间t来计算,即v = s/t。路程s等于速度v乘以时间t,即s = vt。时间t等于路程s除以速度v,即t = s/v。公式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也是通过路程s除以时间t来计算,即v = s/t。
3、初中物理公式:V=S/t;G=mg;ρ=m/V;p=F/S;P=F/s=ρgh;F1L1=F2L2;w=Fs=Gh;p=W/t=Fv;η=W;I=U/R=P/U;W=Pt等。
4、在复习初中时,很多同学因为之前没有对公式进行总结记忆所以复习时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重要公式总结大全(完整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物质的密度为ρ=m/V=14*10^(-3)/[20*10^(-4)kg/m^3=0.82*10^3kg/m^3 注意V是质量为m的石油对应的体积。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对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的氧气密度是___g/cm3,一瓶煤油,瓶内煤油的密度是0.8×103 kg/m3,将煤油倒去一半,则瓶内剩下煤油的密度是 。 有一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调节时忘了将游码调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线处,那么他测量的结果将偏 。
ρ=m/V=57/4≈9g/cm^3 是铁吧。对于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而对于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初三物理)甲物质的密度为五克每立方厘米,乙物质的密度为两克每立方厘米,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三克每立方厘米。假设混合器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去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 (初三物理)甲物质的密度为五克每立方厘米,乙物质的密度为两克每立方厘米,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三克每立方厘米。
有一块密度为400千克/立方米的软木漂浮在水面上,当它上面放一重为G1 的重物时,木块体积的 3/5没入水中;当将G1 换成重G2 的重物时,则木块刚好全部没入水中,求两重物的重G1 和G2 之比。
1、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块(实心、ρ固 ≥ρ水、不溶解于水且不吸水、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密度,可采用排液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块(实心、ρ固ρ液、不溶解于液体且不吸液体、不与液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密度,可采用针压法,或重锤法()。
2、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密度应用:鉴别物质(测密度)求质量求体积。
3、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反映了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在初中物理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测量和计算密度:直接测量法:这是最基本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公式ρ=m/V来计算密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精确的测量工具。浮力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测量液体的密度。
4、在物理实验室中,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遵循密度公式ρ=m/v。首先,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接下来,利用测得的质量和体积,代入密度公式中,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单位是kg/m,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合而成。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体积的国际单位是m。
5、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被测物体的质量。质量与密度的应用 将公式ρ=m/v进行变形,利用m=ρV求质量,利用v=m/ρ求体积。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先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再查密度表能够知道物质的组成,以及鉴别物体是否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