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点为79℃,沸点为218℃。萘具有很高的挥发性,能够在常温下迅速蒸发。它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如乙醇、丙酮等,但几乎不溶于水。萘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自然氧化反应。
2、根本不用混合使用,单独使用就可以了。或者二甲苯,或者四氢萘,或者十氢萘。只使用其中一种就可以的。所以没有什么配比。
3、在环境中的迁移几个实验证明了多环芳烃(PAHs)的可生物降解性。低分子量的多环芳香烃(PAHs)如萘、苊、苊烯在实验研究中均能快速地被降解。初始浓度为5~10mg/L的液体,在7天之内有90%以上的多环芳香(PAHs)被生物降解。
4、萘的硝化比苯容易,常温下即可进行,主要产物是α-硝基萘。萘的磺化产物和温度有关,低温得到α-萘磺酸,较高的温度下,主要得到β-萘磺酸。 萘的水溶性较小,而且不易被吸收,故其毒性不太强。
1、国标编号 41511 分子量 1218 基本性质 [编辑本段]性状 光亮的片状晶体,具有特殊气味。
2、萘的分子式为C10H8。通过X射线测定萘分子的结构,证明萘分子具有平面结构。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碳原子互相稠合在一起,碳碳键的键长既不同于典型的单键和双键,届不同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
3、比重162, 熔点80.1,沸点219, 闪点789, 自燃点526, 爆炸极限;粉尘下限5g/m蒸汽0.9-9%, 属二级易燃固体。本产品主要组成物为萘。
1、如:甲酸、乙酸与水互溶,但硬脂酸、油酸分子中因—COOH比例过少反而不溶于水而溶于CCl4,汽油等有机溶剂。苯酚、三溴苯酚、苯甲酸均溶于苯。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3、、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4、熔点、沸点的规律 晶体纯物质有固定熔点;不纯物质凝固点与成分有关(凝固点不固定)。 非晶体物质,如玻璃、水泥、石蜡、塑料等,受热变软,渐变流动性(软化过程)直至液体,没有熔点。
5、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雨水的PH值小于6时就成为了酸雨。
6、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6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纯萘为无色单斜晶体,萘的熔点是80.5 ℃,凝固点也是80.5 ℃,萘的温度在80.5 ℃下时,呈固态;在80.5 ℃以上时,呈液态,点 219 ℃ ,闪点 789 ℃ (闪点又称燃闪点,表示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
2、萘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7H8。它的熔点在80摄氏度左右,在常温下为固态。当萘的温度升高到80摄氏度时,它会变为液态。
3、③磺化。萘的磺化反应也是可逆的,磺酸基进入的位置和反应温度有关。萘与浓硫酸在80℃以下作用,主要产物为α-萘磺酸;在较高温度(165℃)作用,主要产物为β-萘磺酸。
1、正确的写法是萘,萘的熔点是80.5摄氏度。萘是最简单的稠环芳烃,化学式为C10H8,是由2个苯环共用2个相邻碳原子稠合而成,广泛用作制备染料、树脂、溶剂等的原料,也用作驱虫剂。
2、萘的熔点是80-82℃。萘(naphthalene),是最简单的稠环芳烃,化式为C10H8,是由2个苯环共用2个相邻碳原子稠合而成,广泛用作制备染料、树脂、溶剂等的原料,也用作驱虫剂。萘的的反应 萘的氧化反应。
3、萘有78摄氏度的。萘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7H8。它的熔点在80摄氏度左右,在常温下为固态。当萘的温度升高到80摄氏度时,它会变为液态。
4、萘是晶体有熔点。在加热过程中,固态的萘温度逐渐升高,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是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萘的熔点,萘的熔点是80℃;继续加热,萘熔化完毕,液态萘随着加热将继续升温。
工业萘 该名词的定义、又称 萘是化学工业中一种很重要的原料,其主要由煤焦油进一步加工分离制取,其在煤焦油中相对含量较高,在中国煤焦油中含量可达到8~12%,是焦油加工的重要产品。 该名词的性状、情况简介。
采用气相色谱或色一质联用法,均需从焦油中用碱和有机溶剂多次提取含酚的酸性组分后,蒸豫溶剂再进行分析,手续较繁,影响回收率。
如果不小心与之接触,应该立即脱去沾染上该物质的衣服,然后用大量的碱性水冲洗接触部位。燃烧情况。
工业上将煤焦油集中加工,有利于分离提取含量很少的化合物。加工过程首先按沸点范围蒸馏分割为各种馏分,然后再进一步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