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在细胞质中先变成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H],然后乙酰辅酶A再进入线粒体进行三羧酸循环。所以丙酮酸的代谢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3H4O3+4 [H]=2 C2H5OH+2 CO2注:[H]是还原性辅酶一 相关知识 在空气中颜色变暗。
C6H12O6+ 2 ADP + 2 H3PO4+ 2 NAD→ 2 CH3COCOOH + 2 ATP + 2 NADH + 2 H2O + 2 H 第二阶段发生的是糖的裂解,丙酮酸分解为乙醛和二氧化碳。CH3COCOOH → CH3CHO + CO2 第三阶段使用还原剂 NADH。
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可催化加氢生成醇。
丙酮在550摄氏度可以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和甲烷。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酶;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丙烯酸高级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在热裂解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产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烯烃和芳香烃:其中丙烯、丁烯、苯、甲苯等是比较主要的产物。 酮类:主要包括丙酮、丁酮、环己酮等。
丙酮和丙酮酸的区别:熔点不同:丙酮的熔点是99℃(172 K)。丙酮酸的熔点是18℃。化学式不同:丙酮的化学式是CH3COCH3。丙酮酸的化学式是C3H4O3。外观不同:丙酮是常温下无色液体。
熔点不同 丙酮:熔点为99℃(172 K)。丙酸:熔点为-25。丙酮酸:熔点为18℃。性质不同 丙酮: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
体内丙酮可以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是糖代谢途径中,有氧氧化和无氧氧化的分歧点。丙酮酸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就进入了三羧酸循环或者脂肪酸合成中。
分别取样于三个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未变色的是丙酮。
丙酸和丙酮不互为同系物。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丙酮酸:分子式CH3COCOOH丙酸:丙酸是三个碳的羧酸,化学式为CH3CH2COOH它俩分子式都不一样,各元素数量也不一样,因此丙酸和丙酮不互为同系物。
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是在三羧酸循环中 而三羧酸循环中的酶有的在线粒体内膜上,所以不区分在膜上还是在基质里。
它可以在细胞溶质葡萄糖进行糖酵解的过程中,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产生。每mole葡萄糖在此过程中为细胞提供2 mole丙酮酸,2 mole ATP和2 mole NADH+H+。丙酮酸可以继续进入柠檬酸循环继续氧化分解。
B、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
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应该来自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彻底氧化分解,所以其中的氧原子应该是来自于水和丙酮酸。水是来自于呼吸作用第三阶段,氢和氧气反应产生,所以水中的氧原子来自于氧气。
B、甘油-a-磷酸+NAD+在甘油磷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二羟丙酮磷酸再转变成丙酮酸。C、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用途 合成原料:丙酮是许多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原料。它可以用于生产一些精细化学品,如药物、香料、染料等。溶剂:丙酮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用于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和树脂。
丙酮的化学性质包括:它是一种弱酸性溶剂,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它可以被氧化成丙酮醛;丙酮还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等。
丙酮在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脱脂、脱水、固定等等。
丙酮是一种安全的溶解剂,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脱脂,脱水,固定等等,丙酮是卸除指甲油的去光水中的主要(或唯一)成份,同时还可以用它来清洁皮肤,能够清除皮肤上的油污与杂物,让“坏细菌”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