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法用量为:肌内或静脉注射,一次量,畜禽每1公斤体重0.05克,一日1~2次。(5)磺胺喹噁啉:本品为黄色粉末,无臭,在水中不溶。主要用于畜禽球虫病的治疗。
2、与口服抗凝药、口服降血糖药、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合用时,上述药物需调整剂量,因本品可取代这些药物的蛋白结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谢,以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毒性发生。 与骨髓抑制药合用时可能增强此类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
3、用法用量 本品需用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成5%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浓度≤1%。治疗严重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成人静脉注射剂量为,首剂50mg/kg,继以每日 10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
1、磺胺嘧啶加氢氧化钠溶解的原因是,反应 生成磺胺醋酰钠,磺胺醋酰钠能使磺胺嘧啶和氢氧化钠都溶解于水中,所以加入氢氧化钠能够溶解。
2、在水中几乎不溶,略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易溶于稀盐酸、强碱溶液和碳酸碱溶液。临床上使用的磺胺嘧啶钠为白色结晶粉末,遇日光色逐渐变深。
3、如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酸性溶液中生成黄色希夫氏碱。与硫酸铜的成盐反应。本类药物磺酰胺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离子(如Cu2+、Ag+、Co2+等)生成难溶性沉淀。磺胺甲恶唑:草绿色。
4、产生碱性物质。磺胺嘧啶在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时应与等量的碳酸氢钠同服,使尿呈碱性,减少尿结晶的析出。磺胺嘧啶钠为中效磺胺类抗菌药,对许多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抗菌作用。
1、一种药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6H8O2N2S,白色粉末或颗粒,味初苦后微甜,在日光下容易变质。有抗菌作用,用于治疗各种感染。也叫“氨苯磺胺”。(2)磺胺噻唑、磺胺脒等黄胺类药物的总称。
2、磺胺醋酰钠是一种化学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537。相关知识如下:它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磺胺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结膜炎、角膜炎、沙眼等眼部感染疾病。磺胺醋酰钠是由磺胺和醋酰钠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
3、牛磺酸的化学结构式为H2N-CH2-CH2-SO3H,化学名称为β-氨基乙磺酸或2-氨基乙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单斜棱形棒状白色晶体,熔点328 ℃(317 ℃分解),无毒、无臭、味微酸、对热稳定。
1、.芳香第一胺反应 磺胺类药物含芳香第一胺,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作用,可进行重氮化反应,利用此性质可测定磺胺类药物的含量。生成的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橙红色偶氮化合物,可作本类药物的鉴别反应。
2、实验目的了解磺胺醋酰合成的基本路线.熟悉pH、温度等条件在药物合成中的重要性.掌握利用理化性质的差异来分离纯化产品的方法.实验内容磺胺醋酰的制备及产品的分离纯化。
3、实验三磺胺醋酰钠(SulfacetamideSodium)的合成实验目的通过磺胺醋酰钠的合成,了解用控制pH、温度等反应条件纯化产品的方法。加深对磺胺类药物一般理化性质的认识。
4、通过磺胺醋酰钠的合成,掌握控制反应过程的pH、温度等条件及利用生成物与副产物不同的性质来分离副产物。通过本实验,掌握磺胺类药物的一般理化性质,并掌握如何利用起理化性质的特点来达到分离提纯产品之目的。
5、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
6、磺胺醋酰钠的理化性质如下:磺胺醋酰钠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外观和性状:磺胺醋酰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它可以溶解在水中,并在水中呈弱酸性,不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1、【答案】:磺胺类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如下。全身应用磺胺药:磺胺嘧啶(sulfadiazine)、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异恶唑等。
2、磺胺,指的是磺胺类药物,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
3、芳伯氨基的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都有此反应。与芳醛的缩合反应。本类药物的芳伯氨基可和芳醛(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香草醛、水杨醛等)在酸性溶液中缩合为有色的希夫氏碱。
4、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如败血症、尿路感染、伤寒、骨髓炎等。根据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类。
5、磺胺类药物的药效机理 作用机制 磺胺药是抑菌药,它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