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碱金属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除氢(H)外的六个金属元素,即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2、钫的密度为870g/cm,熔点为27°C,沸点677 °C。碱金属均有一个属于s轨道的最外层电子,因此这一族属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显示出十分明显的同族元素相似性,是化学元素周期性的例证之一。
3、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于2g.cm^-3,是典型的轻金属,锂、钠、钾能浮在水上,锂甚至能浮在煤油中。碱金属单质的晶体结构均为体心立方堆积,堆积密度小,莫氏硬度小于2,质软,导电、导热能极佳。碱金属单质都能与(Hg)形成合金(齐)。
4、钠,原子序数11,原子量2989768,是最常见的碱金属元素。钠单质是有银白色光泽的软金属,用小刀就能很容易的切割。熔点981°C,沸点889°C,密度0.97克/厘米3。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钠单质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5、与水的反应非常剧烈。钾:一种银白色的软质金属,蜡状,可用小刀切割,熔沸点低,密度0.87克/cm3,化学性质极度活泼。钠:密度0.97克/cm3,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IA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质地柔软,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化学性质较活泼。
1、正是,钠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1g/cm3)略小。
2、现象:钠会浮在水面上;原因 钠的密度小于水。 物性 钠熔化成一个银色小球,浮在水面上;原因 钠与水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而钠本身的熔点比较低。
3、金属钠投入水中,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钠又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发生“嘶嘶”的声响,同时放出大量热,使金属钠熔成了小球。产生的氢气会推动钠四处游动。因水中加了酚酞,产生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色。
4、钠漂浮在水面上(因为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得到氢气),并伴随着“嘶嘶”声(气体冲出液体表面的声音)。钠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钠的熔点比较低,同时钠和水的反应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在水面上游动(生成的气体推动熔化的钠移动)。
碱金属指的是元素周期表第一主族元素中所有的金属元素,目前共计锂、钠、钾、铷、铯、钫六种。前五种存在于自然界,钫只能由核反应产生,自然界不存在。
碱金属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除氢(H)外的六个金属元素,即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根据IUPAC的规定,碱金属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元素。 碱金属均有一个属于s轨道的最外层电子,因此这一族属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碱金属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钫(Fr),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族(IA族)。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它们的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为8个电子(Li原子次外层为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总是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显+1价。
碱金属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钫(Fr)。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具有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次外层电子数为8(锂为2)。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倾向于失去一个外层电子,呈现+1的化合价。碱金属的物理性质也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