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圈里面就是一个O,没有其他的原子。这个键线式展开写是下图的样子。
2、酚酞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结构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酚羟基组成的。 苯环:苯环是苯分子中的环状结构,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形状像一个圆圈。苯环是芳香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具有高度稳定性。苯环在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含有苯环。
3、对于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先确定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即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如26号元素铁,其原子核外总共有26个电子,然后将这26个电子从能量最低的1s亚层依次往能量较高的亚层上排布,只有前面的亚层填满后。
1、闻起来有一股臭味,但是吃起来一般都是很香的,而且汁很多,有点甜甜的感觉,如果冷冻之后,会有一种雪糕的味道,而且像奶油一样,吃着会有些腻。
2、榴莲的味道形容方法榴莲虽然闻着臭,但是吃着香,果肉非常香甜,绵软中还带着一股淡淡奶油的香气,让人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并且榴莲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
3、榴莲闻起来味道较臭,讨厌的人称其有臭狗屎的味道,而喜欢的人认为榴莲带有奇香,吃起来口感软糯香甜,如同奶油,冰冻后的榴莲和雪糕口感相似,并且榴莲是常绿乔木,可以长到25米的高度,花果期在每年的6月份到12月份,花开为黄白色。
丁酮的分子结构式是C4H8O。丁酮是无色液体。熔点-89℃,沸点 76℃,相对密度0.8054(20/4℃时水=1),相对密度42(空气=1)。溶于约4倍的水中,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与水能形成恒沸点混合物(含丁酮87%),沸点74℃。
分子结构:丁酮的分子式为CH3CH2COCH3,而2-丁酮是丁酮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丁酮和2-丁酮都是无色液体,但两种物质的熔点、沸点和相对密度等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气味:丁酮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而2-丁酮具有类似薄荷的特殊气味。
物理性质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丁酮,分子式CH3COCH2CH3。分子量,711;四个碳分子,又名甲基乙基酮,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丙酮气味。高浓度蒸气有麻醉性。丙酮,分子式为CH3COCH3。分子量,508;三个碳分子,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
分子式 CH3 CH2 C O C H3 。又 称 甲 乙 酮 、2-丁酮。一般工厂称为MEK,无色液体。熔点-89℃,沸点 76℃,相对密度0.8054(20/4℃时水=1),相对密度42(空气=1)。溶于约4倍的水中,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分子式 CH3 CH2 C O C H3 。又称甲乙酮、2-丁酮。一般工厂称为MEK,无色液体。熔点-89℃,沸点76℃,相对密度0.8054(20/4℃时水=1),相对密度42(空气=1)。溶于约4倍的水中,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与水能形成恒沸点混合物(含丁酮87%),沸点 74 ℃ 。
结构式: CH3COO(CH2)3CH3 示性式:CH3 COOC4 H9 分子式:C6H12O2 分子量:1116 物化性质编辑 相对密度(20℃ )0.880凝固点-75 ℃,沸点 12114℃ 闪点(开杯)33℃,(闭杯) 27℃.折射率() 394蒸汽压(20℃)33kpa。汽化热304j/g。
1、第一个是乙苯(ethylbenzene)。第二个是3,5-二甲基苯酚(3,5-dimethylphenol)。第三个的话,不知道三角形是什么,除开三角形是环己基(cyclohexyl)。如果三角形指的是环丙基的话,命名为环丙基环己烷(cyclopropanylcyclohexane),因为环己基更大一些,作母体。第四个是苯甲醛(benzenecarbaldehyde)。
2、有机物的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单质、化合物)分子的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学式。即为我们平时书写的化学式。有机物的结构式: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二者的区别在于结构式表现出了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而分子式只表现分子的构成。
3、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官能团:●烷烃:碳碳单键(C—C)(每个C各有三键) 碳碳单键不是官能团,其异构是碳链异构 ●烯烃:碳碳双键(C=C)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4、书上的定义,把H放在最远的位置,然后从H的背面从大到小观测其他三个基团,得到的是逆时针,则为S构型 同理,4号碳原子的位置是R构型。由于这个是一个对称的分子,为内消旋体,所以它没有对映体。应该可以写成3S,4R。这个从另外个方向看就是3S,4R。
α-丁酮酸(英语:α-Ketobutyric acid)是胱硫醚裂解之后生成的产物。它亦是苏氨酸的降解产物之一。中文名 α-丁酮酸 外文名 α-Ketobutyric acid 它也可被转化为丙酰辅酶A(并接着转化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后者可被转化为琥珀酰辅酶A,这是一种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因此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
β-丁酮酸(2-丁酮酸):分子结构:CH3COCH2CH2COOH β-丁酮酸的羧基(-COOH)位于分子的末端。α-丁酮酸(3-丁酮酸):分子结构:CH3CH2COCH2COOH α-丁酮酸的羧基(-COOH)位于分子的中间。
结构为CH3COCH2COOH。丁酮酸的两个羧基之间还隔着一个碳原子,贝塔丁酮酸的结构CH3COCH2COOH,丁酮酸非常不稳定,会自动脱羧,在细胞中这个过程通过催化剂作用发生,分子中同时含有羧基和酮基的分子中同时含有羧基和酮基的化合物称为酮酸。
1、大致可通过三步完成: ①2-丁醇催化氧化成2-丁酮(CH3-COCH2CH3) 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CH(OH)CH3+O2---催化剂---2CH3CH2COCH3(丁酮)+2H2O ②再和甲基格式试剂(CH3MgBr)反应,加成,水解得到2-甲基-2-丁醇(CH3)2C(OH)CH2CH3) ③浓硫酸脱水。
2、-溴丁烷强碱条件消除得到1-丁烯,然后和溴化氢加成得到2-溴丁烷,在无水乙醚中和镁反应得到格式试剂,和二氧化碳反应水解得到2-甲基丁酸。
3、M+峰:分子离子峰,即2甲基丁酸的分子离子,m/z=116。M-15峰:丁烯酸离子峰,即2甲基丁酸失去一个甲基基团形成的离子,m/z=101。M-29峰:丁烷酸离子峰,即2甲基丁酸失去一个羰基基团形成的离子,m/z=87。
4、小香瓜又常被叫做“马泡瓜”,这种瓜之所以特别香,是因为能够释放很多挥发性酯类物,主要包括乙酸乙酯、丙酸-2-丁烯酯、羟氨基甲酸乙酯、丁二酸甲酯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等,其实这些东西广泛存在于各类成熟的瓜果中,只是它们没有“小香瓜”的含量更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