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与碘的密度,谁大?

苯的密度为:0.8786 g/mL ,单质碘密度93 克每立方厘米,碘的密度大。

四者的密度按从大到小排列为:四氧化碳、碘、水、苯。苯,一种碳氢化合物即最简单的芳烃,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8786克。四氧化碳,是碳元素的氧化物之一,极不稳定,密度为每立方厘米595克。

苯、四氯化碳、碘水、水、乙醇密度的大小为:四氯化碳595碘水水1苯0.8乙醇0.78。碘水是碘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他的密度与溶质的多少有关,但肯定比水大。

说几个简单的:钠,钾的密度比水小,煤油的密度比水小,石蜡的密度比水小,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苯的密度比水大,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氨水的密度也比水小, 氨水溶液越浓溶液密度越小 氨水越稀密度越大。

水是极性的,苯是非极性的,碘和溴是非极性的 苯在水层之上,苯的密度小,萃取后,溴苯层先红色,碘棕色,1,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苯在上层 因为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要大很多,而且苯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苯来萃取碘 萃取后苯为橙红色,0,利用不溶于水,能溶解溴或碘。

这得看两者的密度,密度大的在下,小的在上。比如用苯萃取碘水里的碘,苯的密度大,所以萃取后会在下层,水在上层。

碘水中萃取碘的实验中,静置时分两层,上下两层液体是什么?颜色怎样?比较...

上层为碘的水溶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了CCl4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碘在CCI4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所以上层为黄色。

现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水溶液,无色;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呈紫红色。原理:水与四氯化碳对比,碘更易溶于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漏斗分离,在振荡时要不时的放气 这是因为萃取时,剧烈摇晃,随着萃取出来,体积会发生变化,那么里面同外界就会有压强差。

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四氯化碳溶液。2:使溶液混合均匀,萃取更加完全。3:溶液分层,下层逐渐变为紫色,上层无色。4:打开玻璃塞,从上层倒出。5: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中。6:不行,水与酒精互溶,萃取剂不能与溶液互溶。

碘水加四氯化碳,静止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浅黄色或者无色液体,下层为紫色。上层的浅黄色液体为含有少量碘的水溶液,下层的紫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苯,四氯化碳,碘的密度分别比水大还是比水小?一般的有机物密度与水比是...

苯、四氯化碳、碘水、水、乙醇密度的大小为:四氯化碳595碘水水1苯0.8乙醇0.78。碘水是碘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他的密度与溶质的多少有关,但肯定比水大。

然而,一些有机物很难溶于水中,常见的如苯、甲苯和四氯化碳。苯和甲苯的密度小于水,而四氯化碳的密度则大于水。有机溶剂的密度差异对实验操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萃取实验中,密度不同的溶剂可以用来分离不同密度的化合物。同时,对于有机合成和化学分析,选择合适的溶剂也至关重要。

密度大于水:大多数卤代烃,包括氯仿,四氯化碳,溴乙烷,溴苯等溴代物。密度小于水:大多数烃、醇、酯、酸。没有亲水基团(羟基、羧基等)的一般不容。烃类浮于水。而卤代烃沉于水。卤代不溶烃一般都比水重。比如溴苯。低级醇,酸,醛,醚,酮与水互溶。酯类浮于水。

苯四氧化碳水碘的密度关系

1、四者的密度按从大到小排列为:四氧化碳、碘、水、苯。苯,一种碳氢化合物即最简单的芳烃,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8786克。四氧化碳,是碳元素的氧化物之一,极不稳定,密度为每立方厘米595克。

2、四氧化碳的密度是595g/cm这条性质在高中萃取知识中经常用到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碘时,下层(四氯化碳层,密度比水大)颜色变深。用汽油或苯萃取时,上层(汽油或苯层,密度比水小)颜色较深。

3、硫的物理性质:黄晶脆,水两倍,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溶点一一二,沸点四四四。(密度是水的两倍)。硫化氢的性质:无色有臭还有毒,二点六,分氢硫,还可性蓝火头,燃烧不全产生硫。(1体积水溶解6体积的H2S,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单质氢和硫,有还原性,可燃性,蓝色火焰)。

4、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 紫黑色固体:KMnO碘单质。

苯、四氧化碳、水、碘的密度关系

1、四者的密度按从大到小排列为:四氧化碳、碘、水、苯。苯,一种碳氢化合物即最简单的芳烃,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8786克。四氧化碳,是碳元素的氧化物之一,极不稳定,密度为每立方厘米595克。

2、四氧化碳的密度是595g/cm这条性质在高中萃取知识中经常用到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碘时,下层(四氯化碳层,密度比水大)颜色变深。用汽油或苯萃取时,上层(汽油或苯层,密度比水小)颜色较深。

3、二氧化碳能和水、碱反应: H2O+CO2=H2CO3,Ca(OH)2+CO2=CaCO3↓+H2O,Ca(OH)2+2CO2=Ca(HCO3)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称为碳酸气。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为25千克/立方米,难溶于水。

4、其密度在20℃时为595克/立方厘米,熔点为-28℃,沸点为76~77℃。四氯化碳蒸气的密度约为空气的五倍,不会燃烧,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灭火的理想选择,尤其适用于汽油、火油和其他无法用水扑灭的油类火灾。

...不同溶剂中所形成溶液(从稀到浓)的颜色变化是怎样的?还有密度...

1、水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溴的溶液从稀到浓时,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橙色,进一步变为橙红色。碘的溶液则由棕黄色变为棕褐色,进一步变为深棕褐色。 有机溶剂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溴的溶液在有机溶剂中,从稀到浓时颜色变化为橙色,然后变为深橙红色,最终变为深暗红色。

2、在溶剂中浓度越大,最后和原物质的颜色越接近。因为溴与碘的密度都比水大,所以随着浓度增大,其溶液的密度增大。

3、溶液透明不是指溶液无色,例如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 4(液体).能透过滤纸: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能透过滤纸。 [编辑本段]溶液的分类: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4、氧化还原指示剂:指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一类有机物,这类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当溶液中滴定体系电对的点位改变时,指示剂电对的浓度也发生改变,因而引起溶液颜色变化,以指示滴定终点。

5、蔗糖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的稳定的蔗糖水溶液。油脂溶于汽油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油脂的汽油溶液。而细沙放入水中搅拌后形成的是悬浊液。 答案B 提示:当条件不变化时,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因为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