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叙述碎石桩和砂桩对黏性土加固的机理。

1、碎石桩加固砂土地基抗液化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挤密作用 碎石桩施工成桩过程中桩管对周围砂层产生很大的横向挤压力,桩管体积的碎石挤向桩管周围的砂层,使桩管周围的砂层孔隙比减小、密实度增大。

2、【解析】砂桩、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属于粗颗粒土桩,桩体承担了上部绝大部分结构荷载,而土桩和灰土桩属于柔性桩,由桩间土和桩体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

3、砂桩地基属于挤密桩地基处理的一种,也常用于处理软弱地基。砂桩地基主要适用于挤密松散沙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工程实践表明,砂桩对松散砂土的加固原理是使地基挤密,对粘性土加固原理是置换,它在地基中形成具有密实度高和直径大的桩体,与原粘性土构成复合地基而共同工作。

砂桩施工工艺与方法?

1、砂桩材料 (1)砂料的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砾砂;对饱和软粘土,选用级配好、强度高的砂砾混合料。

2、振冲(湿法)碎石桩。采用振动加水冲的制桩工艺制成的碎石桩称为振冲碎石桩或湿法碎石桩。干法碎石桩。采用各种无水冲工艺(如干振、振挤、锤击等)制成的碎石桩统称为干法碎石桩。碎石桩和砂桩等在国外统称为散体桩或粗颗粒土桩。

3、材料要求:含泥量小于3%。砂的含水量对砂桩密实有很大影响。应根据成桩方法选定砂的含水量。单管冲击式、一次打桩管成桩、复打成桩法应采用饱和砂;双管冲击式、单管重复压拔,含水量7%~9%;饱和土中采用天然湿度砂或干砂。桩长、桩距、桩径、填砂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岩土专业知识(二)辅导:砂石桩法

砂石桩法是指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或碎石挤压人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包括碎石桩、砂桩和砂石桩,总称为砂石桩。砂石桩与土共同组成基础下的复合土层,作为持力层,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 、砂石桩法、振冲法 、预压法等。换填法 地基持力层较弱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去,回填以强度高、压缩性低、无侵蚀性的材料,常见的是用砂和碎石混合的方式进行换填。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 孔内深层强夯法、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系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水泥和土体强制拌和,使软弱土硬结成整体,形成具有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桩或地下连续墙,处理深度可达8~12m。砂石桩法:振动沉管砂石桩是振动沉管砂桩和振动沉管碎石桩的简称。

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适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层沉降等。

砂桩地基的灌砂量符合要求,其实际用砂量与计算体积必须≥()。_百度...

1、第一步: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左右为止。称取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与高度装砂质量不变。

2、含泥量: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11的规定:砂中含泥量限值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而不同。

3、标准砂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径0.30~0.60mm或 0.25~0.50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即用标准砂来置换试洞中的集料),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

4、%~1%,但不应小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3 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3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砂桩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