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量浓度为14mol/L的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mol/L 应该填写“小于”。你的答案填写“大于”是错误的。解析如下:因为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混合后溶液的密度比纯水的密度大,比浓硫酸的密度小。
2、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水的密度是1g/mL 所以加入了100g水 溶液质量增加了一倍 所以质量分数减小一半 但是物质的量浓度是除以溶液的体积,而原溶液体积不是100mL,所以体积不是增加一倍,物质的量浓度并不是减小一半。
3、你用公式算的,c=1000ρω/M,算的物质浓度为14mol/l,则原溶液一共有2molh2so4,(这之前,都对!!),再加上500ml的水,算出来正好是2mol/l 你算错的地方是:500mL硫酸+500mL水=1000mL。
学物理一定尽可能多的联系实际,多自己思考,多想象。
取适量加热蒸发,看有无晶体析出。放在冰箱中,先冻住的是清水,温度越低盐的溶解度也就越低,盐逐渐的析出,在盐结晶时要放热,所有就减慢了结冰过程。放生鸡蛋,如果是很浓的盐水,鸡蛋会浮起来。原理:盐水的比重大一些,浮力就大,下沉就慢。
1、电解抛光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首先,抛光后出现似未抛光的斑点可能是因为抛光前除油不彻底,可使用“云清牌除油除蜡液”进行处理。局部灰黑色斑块可能源于氧化皮未清除干净,应加大清除力度,推荐使用专门的氧化皮清除产品。工件棱角和尖端过度腐蚀是电流过大、温度过高或抛光时间过长的结果。
2、根据电解抛光的原理可知其实电解抛光就是一个腐蚀过程,直流电的作用就是加速腐蚀过程。金属表面的微观凹凸部分上的稳定程度是不一致的。在工件其表面微观凸起部分上,电流密度大(可能是尖端放电效应),它的溶解速度要大一些,且溶解产物易扩散出去。
3、机械抛光最低是0.82μm,电解抛光后粗糙度可达 0.3μm。 利用柔性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抛光不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或几何形状精度,而是以得到光滑表面或镜面光泽为目的,有时也用以消除光泽(消光)。 通常以抛光轮作为抛光工具。
4、除了硫酸和磷酸的配比,影响电解抛光的原因还有很多: 温度,时间,工件材质,电解质,电压,电流,工件摆放位置等。建议调整硫酸和磷酸的比例先试试,(一般情况:硫酸较多,抛光速度过快,对金属基体可加快腐蚀,磷酸较多,可在工件表面吸附一种黏膜,亮度下降,抛光速度变慢。
5、一般电解液使用温度为50—90℃之间,温度较低,抛光速度较慢,光亮度下降。温度过高,液体对工件腐蚀加快,容易引起工件过腐蚀,电解液有效成分容易分解。
1、第一种 因为并联,所以R1,R2的电压相等,为24V R2=24除以0。
2、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第八题要求我们用两种方式算出2+8+3的值。下面是具体的做法:方法一:竖式计算 首先,将三个数竖直排列起来。2 + 8 + 3 按照竖式计算的步骤,逐位相加,并根据需要进位。2 + 8 + 3 --- 13 最终结果是13。
3、本题有两种理解方法。一种是要清楚均方差的统计意义:反映了随机变量的集中度,也就是说,均方差越大,离散趋势就大,随机变量在均值附近集中度越小(概率越小),你给的题中,X的集中度好于Y的,所以X的均方差小。
4、工厂运来一批煤,烧了28吨,还剩13吨。这批煤有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计算的应用题 一个长方体的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
5、每天的取法如下表所示:切开第三环,恰好可以把整条金链分成1环、2环和4环的三节。通过以上的横向扫描和侧面切入,我们给出了问题的两种解法,但是两个方法都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例如,我们只要将原来的问题稍加推广。
6、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当温度不变时,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是固定不变的。当 溶剂减少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以沉淀的形式沉积于溶液底 部,不算作溶液的组份(不考虑过饱和状态)。此时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当然不变。
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因为消耗了水,所以溶剂减少了,溶剂少了,同样的溶解度中溶质的质量也减少,所以两种情况下只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C正确。考点:考查溶解度。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显著变化的物质,例如硝酸钾,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因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溶液的量不变。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的溶解度会增加,即饱和溶液的浓度也会相应提高。浓度是溶液中溶剂和溶液的相对含量。物质的数量和浓度是溶液浓度的一种常用表示形式。
这是化学上看图题吧。在任意温度下,每个物质的溶解度都是固定的,只有当温度改变时,溶解度才会改变。而饱和溶液就是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量达到溶解度这个数值时,那么溶剂中溶解的是不是一直都是这么多物质,那物质的量浓度肯定不会变啊。
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其溶解度逐渐减小。当溶剂的量减少时,相同数量的溶质被加入更少的溶剂中,导致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增加。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达到了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即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因此,溶解度小的物质比溶解度大的物质更容易达到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