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是苯环上的傅克酰基化反应,右边的叫酰氯,脱去一个氯原子,羰基碳接在苯环上。②左边有两个苯环,其中左边苯环接的是不饱和极性双键C=O,C=O是吸电子基团,会分散苯环上的电子,从而钝化苯环。
[编辑] 反应机理 反应一般分为三步进行。首先是用金属锂在醚中处理卤代烃(R-X),将其转变为烃基锂化合物(R-Li)。此处的卤代烃可以是一级、二级或三级卤代烃。第二步是用碘化亚铜(CuI)处理上述烃基锂化合物,得到反应中用到的试剂二烷基铜锂(R2CuLi)。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学方程式和它们的求解方法:烷烃燃烧反应 烷烃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H+O==CO+CO+HO 这是CH与O反应的方程式,未进行配平。通过这个方程式可以看出,CH中的氢元素完全转化为了HO。因此,只要知道HO的量,就能计算出CH的量。一摩尔的CH可以转化为2摩尔的HO。
结构简式HC≡CH,是最简单的炔烃。化学式C2H2 分子结构:分子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1、苯甲酰氯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采用甲苯法。在此过程中,甲苯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α-三氯甲苯。随后,这种化合物在酸性环境中水解,转化成苯甲酰氯,同时释放出氯化氢气体。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氯化氢通常用水来吸收。其次,苯甲酸与光气的反应也能得到苯甲酰氯。
2、方法一:光气法是通过苯甲酸的热熔处理,将它加热至140~150℃,在此温度下通入光气。当达到反应终点后,使用氮气赶走多余的光气,尾气需进行吸收处理。最后,通过减压蒸馏技术得到纯化的苯甲酰氯产品。另一种方法是三氯化磷法,首先将苯甲酸溶解在甲苯等溶剂中,然后逐滴加入三氯化磷。
3、光光气稳定法即在苯甲酸中通入光气制备苯甲酰氯。反应式如下:C6H5COOH+COCl2→C6H5COCl+HCl↑+CO2↑。该方法工艺较为简单,为目前国内多数苯甲酰氯生产厂家所采用。但由于其采用了剧毒的光气为生产原料,给环境污染和操作安全方面带来许多问题故不宜在环保控制较严地区采用。
1、二氯苄,以其中文名称熟知,又称作苯亚甲基氯化物。在英文世界中,它的名字是Benzylidene chloride,另外还有alpha,alpha-dichlorotoluene、Benzal Chloride、Benzyl dichloride等多种叫法。在化学结构上,二氯苄是苯环上有一个亚甲基基团和两个氯原子的化合物。
2、-25-6是一种化合物,它的中文名称为对二氯苄,分子结构图可查阅相关资料。此外,它还有其他别名,如对二苯甲基氯、1,4-对二氯苄、1,4-双(氯甲基)苯和二氯对二甲苯。
3、EINECS编码为210-291-8,代表着它的国际化学品安全信息数据库识别号码。邻二氯苄的分子式为C8H8CL2,这意味着它的分子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组成,总分子量为1706克/摩尔。这个化合物在化学领域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性,用于特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
4、中文名称为“硝酸奥昔康唑”[1],其化学结构别名为“(Z)-2-(1-咪唑基)-O-(2,4-二氯苄基)-2,4-二氯苯乙酮肟硝酸盐”。
5、-苄氨基嘌呤,以其中文名称6-苄氨基嘌呤[1]和英文名称6-Benzylaminopurine(简称6-BA或BAP)闻名,其化学式为C12H11N5。它的Cas编号为1214-39-7,同时还可以通过Beilstein注册号19406进行识别。
6、硝酸益康唑喷雾剂,作为一款皮肤科用药,主要成分为硝酸益康唑,其化学名称为:1-[2,4-二氯-β(4-氯苄氧基)苯乙基]咪唑硝酸盐。分子式为C18H15Cl3N2O·HNO3,分子量为4470。适用于皮肤念珠菌病的治疗,以及体癣、股癣、足癣、花斑癣等的治疗。
1、亚苄基,也被称为苯亚甲基,其英文名是Benzal。这个化学基团的结构是由甲苯分子中的甲基去掉两个氢原子形成。它的分子式为C6H5CH=,这个简单的结构使得它在许多化合物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化学世界中,亚苄基的衍生物种类丰富,比如亚苄基二氯(C6H5CH=Cl2)和亚苄基苯胺(C6H5CH=NC6H5)等。
2、名称:亚苄基;苯亚甲基 英文:Benzal分子式:C6H5CH=;C7H6相对分子质量:91简介:甲苯分子中的甲基上少掉两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亚苄基二氯C6H5CH=Cl亚苄基苯胺C6H5CH=NC6H5等分子中都含有亚苄基。
3、在有机化学领域中,一类特殊的化合物以其苯环上带有甲基(C6H5-CH2-)的结构特征而知名,我们通常称之为苄基化合物。它们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如苯基取代物可以表示为苄基XX或XX化苄,有时也会用甲苯XX或XX代甲苯的形式来表示,强调其苯环上甲基的存在。
4、苄基,也称苯甲基,是一种化学物。分子式是C6H5CH2-,含有苄基的化合物苄乙腈、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苄基可以理解成甲苯分子中的甲基碳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一价基团;或者苯甲醇分子中去掉羟基。
苯进行烷基化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苯的芳香性和电子结构。苯具有一个共轭的π电子体系,其中的π电子被芳香环中的碳原子共享。这种电子共享导致苯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芳香性。当苯与烷基化试剂发生反应时,试剂中的烷基基团可以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形成烷基苯化合物。这种反应被称为烷基化反应。
利用付克烷基化反应,也称C-烷基化,是在催化剂ALCL3的存在下,用苯和CH3CL反应生成甲苯。C-烷基化最初是在1877年,由法国化学家傅列德尔(Friedel)和美国化学家克拉夫茨(Crafts)两人发现的。
在烷基化反应中,反应并不停止在一烷基化阶段,由于生成的烷基苯比苯易于烷基化,可以生成多烷基取代的芳烃。以苯的乙基化为例,除乙苯外,还生成二乙苯和三乙苯等。如果加入过量的苯,则可以提高乙苯的产率,抑制多乙苯的生成,这是因为傅列德尔-克拉夫茨烷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在烷基化反应中,反应并不停止在一烷基化阶段,由于生成的烷基苯比苯易于烷基化,还可以生成多烷基取代的芳烃。
烷基自由基与芳香烃发生芳香自由基取代反应,形成烷基化芳香族化合物; 卤离子与自由基重新组合生成烷基卤素。例如,苯和氯甲烷反应可以得到甲基苯。
苯和丙烯在酸催化下,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异丙苯。注意,产物不是正丙苯,因为在酸的催化下,丙烯先生成仲碳的碳正离子,碳正离子再与苯环发生亲电取代。烷基化是烷基由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的过程。是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烷基(甲基、乙基等)的反应。
甲苯卤代得苄基氯应属于自由基反应。氯化苄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或微黄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催泪性。与氯仿、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苄基氯不溶于水,但可以与水蒸气一起挥发。水解生成苯甲醇。在铁存在下加热迅速分解。氯化苄与乙醇及水三相混合后,颜色呈白色浑浊液。
游离基反应。根据作业帮显示甲苯卤代得苄基氯应属游离基反应,氯化苄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或微黄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催泪性。与氯仿、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游离基反应,又称自由基反应。按照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平均分裂成游离基的历程而进行的反应。
甲苯卤代得到的卞基氯就是一个苯环连接一个亚甲基再连一个氯原子,卞基就是苯环连接一个亚甲基的结构,属于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或基团被试剂中同类型的其它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的反应。
活化取代反应。苄基氯反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属于活化取代反应。反应原理是:先用亚硝酸盐将苯甲酸衍生物活化,再以苄基氯为取代剂,取代原来的氢原子,而得到苄基氯衍生物。
先甲基氢卤代得苄氯,然后水解得苄醇,再PCC氧化得苯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