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在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催化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对硝基甲苯。反应方程式为:C6H5CH3 + HNO3 (浓硫酸, 浓硝酸) → C6H4(CH3)NO2 在FeBr3催化下,甲苯与Br2反应,生成2-溴-4-硝基甲苯。
甲苯先在浓硫酸催化下和浓硝酸反应,生成对硝基甲苯(控制条件可以使对位产物为主);2 在FeBr3催化下与Br2反应生成2-Br-4-硝基甲苯;3 光催化下与Cl2反应,取代甲基上一个H;4 与KOH(或NaOH)乙醇溶液发生水解反应,形成最终产物。
反应方程式如下:C6H5CH3 + 3H2 - C6H12 在反应中,甲苯中的芳香环破裂,氢气通过加成反应与芳香环中的碳-碳双键反应,生成一个新的环状分子,即环己烷。该反应通常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常用的催化剂有铂、钯等。
甲苯是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可以与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它的相对密度是0.866,凝固点-95℃,沸点16℃,折光率为4967;闪点(闭杯) 4℃,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0%(体积)。
乙醇:用卢卡斯试剂(Zn,浓盐酸,加热),生成氯乙烷,在溶液中有分层。对甲基酚:重点是酚,与三氯化铁有显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苯胺:加热,搅拌,说白了就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黄色或红棕色。
首先苯甲酸乙脂用PH值就可以鉴别出,其它的都起码呈弱酸性以上的,具体的方法就不说了;然后加强氧化剂高锰酸钾就行啦,苯甲酸可以反应生成CO2的,有气泡的现象就不用说了吧。
甲氧基的供电能力最强;氯的电负性较强,但是所带的故对电子又可以和苯环共轭,总体来讲共轭效应要强于吸电;苯胺,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硝基是强吸电基团,降低了苯环的供电能力,故而最弱。
N-甲基对甲苯磺酰胺的规格参数如下:颜色度:最大值为30APHA,这是一个衡量其颜色深浅的指标,数值越高可能颜色越深。水分含量:不得超过0%。保持适当的干燥度对于产品稳定性和存储至关重要。灰分:限制在0.1%以内,灰分过多可能影响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N-甲基对甲苯磺酰胺,化学名称为N-Methyl-p-toluenesulfonamide,又称为MTSA、N-甲基-对甲苯磺酰胺。它的英文名是N-Methyl-p-toluenesulfonamide,另外还有N-methyl-para-toluenesulfonamide和N-methyltoluene-4-sulphonamide等别名。此化合物的CAS号是640-61-9,EINECS编号为211-366-8。
AMTS,其中文名称有两个别称,分别是N-(4-氨基苄基)-N,4-二甲苯磺酰胺和N-(4-氨基苄基)-N-甲基对甲苯磺酰胺。在英文中,它的名称为N-(4-Aminobenzyl)-N,4-dimethylbenzenesulfonamide,另外还有两个别名:benzenesulfonamide和N-[(4-aminophenyl)methyl]-N,4-dimethyl-benzenesulfonamide。
N-[双(甲硫基)亚甲基]对甲苯磺酰胺,其化学名称为N-(bis(methylthio)methylene)-P-toluene-sulfonamid,又称为Bismethylthiomethylenetoluenesulfonamide和n-[Bis(methylthio)methylene]-p-toluenesulfonamide,以及dimethyl [(4-methylphenyl)sulfonyl]carbonodithioimidate。
当受到冲击或摩擦时,N-甲基-N-亚硝基对甲苯磺酰胺存在爆炸的可能性,这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因此需要特别小心处理和存储,以避免意外触发。(R2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 of ignition)同时,它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具有刺激性,接触可能导致不适甚至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