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强弱排序是 :NO2 CN F Cl Br I C三C OCH3 OH C6H5 C=C H 。强吸电子基团 叔胺正离子(-N+R3)、硝基(-NO2)、三卤甲基(-CX3,X=F、Cl)。中吸电子基团 氰基(-CN)、磺酸基(-SO3H)。
2、吸电子基团的强弱排序是:NO2 CN F Cl Br I C三C OCH3 OH C6H5 C=C H。其中,NOCN、F为强吸电子基团,磺酸基(-SO3H)和三卤甲基(-CX3,X=F、Cl)也属于强吸电子基团。 中吸电子基团包括氰基(-CN)和磺酸基(-SO3H)。
3、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强弱排序是 :NO2 CN F Cl Br I C三C OCH3 OH C6H5 C=C H 。强吸电子基团:叔胺正离子(-N+R3)、硝基(-NO2)、三卤甲基(-CX3,X=F、Cl)。中吸电子基团:氰基(-CN)、磺酸基(-SO3H)。
4、供电子基团强弱排序:- (CH3)3C (CH3)2C CH3CH2 CH3 H 其中,(CH3)3C的供电子能力最强,H的最弱。吸电子或供电子效应是针对其所连接的原子或分子来说的。例如,硝基连接在苯环上时,对苯环表现为吸电子效应。
1、羧基和硝基一样,是间位定位基。这个的解释需要用共振论来解释,也可以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综合影响来解释,综合来说,甲基,氨基,羟基是给电子基,使邻对位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苯环亲电取代的进行。
2、两者的特征不同:第一类定位基(即邻对位定位基)的特征:使新进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邻位和对位(邻位和对位异构体之和大于60%),同时一般使苯环活化。第二类定位基(即间位定位基)的特征:使新进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间位(间位异构体大于40%),同时使苯环钝化。
3、苯酚的硝化反应中起定位作用的苯环上取代基是酚羟基。所谓定位基是指此基团已经在取代于苯环上。硝基作为间位对位基是指:当硝基已经在苯环上时,由于拉电子效应会钝化苯环,使苯环上不易亲电取代,且再上的基团会主要处于硝基间位;而不是指硝基上苯环时会上在间位。

1、这个和基团大小有关。由于硝基基团大,所以邻取代比间或对取代的稳定性差。此外还和基团电性有关。硝基是取电子基团(电正性)(我记得,高中竞赛讲的,忘了不少,就是说吸引电子能力)如果取代基也是正电集团的话会排斥,不稳定。
2、羧基和硝基一样,是间位定位基。这个的解释需要用共振论来解释,也可以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综合影响来解释,综合来说,甲基,氨基,羟基是给电子基,使邻对位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苯环亲电取代的进行。
3、硝基苯在硝化时,硝基主要进入间位,进入邻位和对位的极少。因为硝基是间位定位基,这类定位取代基是吸电子的基团,使苯环上的电子云移向这些基团,因此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这样对苯环起了钝化作用,但它使邻对位钝化的更多,相比之下,间位电子云密度大一些。硝化是亲电取代,会主要发生在间位。
4、苯环上含有甲基,然后再有取代反应的确是在邻对位上的。不过这个邻对位也只是实验测定后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取代的位置,也不是说间位就一点没有,只不过比较少而已(例子你可以在大学有机化学教材里找)。所以大学有机化学里说的都是甲苯的取代是在邻对位,来做记忆和其他推导。
5、一二楼答案都不对,这个问题很简单,记住书里的一条规则——邻位效应。当存在2种不同定位效应的官能团时,亲电反应发生在邻对位定位基决定的的-且间位定位基的邻位,有点拗口。
- 这导致苯环上电子分布不均,三氟甲基邻近区域带正电,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位置。总结来说,这些官能团在苯环上引入了电子效应,改变了苯环的电荷分布,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性质和位置。硝基和三氟甲基作为电子吸引基团,而羟基和甲基作为电子给予基团,在有机化学反应和分子性质研究中扮演关键角色。
- 这会导致苯环上的电子分布不均匀,使三氟甲基邻近的位置带有正电,从而影响了反应的发生位置和速率。总之,这些官能团在苯环上引入了电子效应,从而影响了苯环上的电荷分布,进而影响了化学反应的性质和位置。硝基和三氟甲基是电子吸引团,而羟基和甲基是电子给予团。
硝基对苯环电子云的影响:硝基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因此,硝基取代的苯环相比苯环更倾向于表现出酸性。 羟基对苯环电子云的影响:羟基具有供电子的诱导效应,因此,羟基取代的苯环相比苯环更倾向于表现出酸性。
硝基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因此,硝基取代的苯比苯更具有酸性。羟基对苯电荷分布的影响:羟基具有供电诱导效应,因此,羟基取代的苯比苯更具有酸性。甲基对苯电荷分布的影响:甲基具有供电子诱导效应,因此,甲基取代的苯比苯更具有酸性。
例如当三氟甲基取代苯上的氢后,由于三氟甲基的吸电子作用,使连结三氟甲基和苯环的一对电子偏向三氟甲基一边,使苯环正电荷更加集中,造成苯环的钝化。 当亲电试剂进攻邻、对位时,有特别不稳定的极限式(f、g)参与共振,使杂化产生的活化中间体不稳定。
甲氧基(-OCH3)的给电子能力最强,其次是甲基(-CH3),而硝基(-NO3)的给电子能力最弱。值得注意的是,硝基是一个强吸电子基团。在常见基团中,给电子能力的顺序为:-O -NH2 -NHR -NR2 -OH -OCH3 -NHCOCH3 -OCOR -Ph -R -X。
-OCH3甲氧基给电子能力最强,然后是-CH3甲基有一定的给电子能力,最弱的是硝基-NO3,硝基是强吸电子基团 常见基团的给电子能力-O--NH2-NHR-NR2-OH-OCH3-NHCOCH3-OCOR-Ph-R-X。
CH3CH2(乙基) CH3CH3(正丙基) CH3(甲基) H(氢)电子效应的强弱是相对于其连接的原子或分子而言的。例如,硝基(NO2)连接到苯环上时,它会对苯环产生吸电子作用,而甲基(CH3)则倾向于提供电子给相连的原子或分子。理解这种顺序对于理解和预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