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咪唑和吡咯水中溶解性

1、吡唑是白色结晶,熔点70℃,沸点188℃,易溶于水(1∶5),难溶于石油醚;咪唑是结晶性固体,熔点90℃,沸点255℃,在水中的溶解度(1∶0.56)比吡唑还大,也几乎不溶于石油醚;噻唑是无色液体,沸点117℃,它的水溶性也比噻吩大。

2、不易与水分子发生作用。双咪唑丁烷难溶于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它的构造使其具有不易与水分子发生作用的性质,也就是说它的构造不容易与水分子结合,因此难以溶解于水中。双咪唑丁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双环结构的有机物,由两个吡咯烷基相连,其化学式为C10H16N2。

3、咪唑是一种五元平面环,可溶于水和其他极性溶剂。它以两种等价的互变异构体形式存在,因为氢原子可以位于两个氮原子中的任何一个上。咪唑是一种高极性化合物,完全溶于水。

4、吡咯类药物作用的主要靶酶是14-去甲基酶(14-DM),利用咪唑环和三唑环上的第3位或第4位氮原子镶嵌在该酶的细胞色素P450蛋白的铁原子上,抑制14-DM的催化活性,使羊毛甾醇不能转化成14-去甲基羊毛甾醇,进而阻止麦角甾醇合成,使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受阻,导致真菌细胞破裂死亡。

5、吡咯,吡咯更容易。吡咯非常活波,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甚至在空气中也可氧化。

乙二醇简介

1、乙二醇简介:又名甘醇,化学式HOCH2—CH2OH,一种简单的二元醇。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聚酯树脂等的原料。乙二醇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估计为6 g/kg,不过成人服食30毫升已可引致死亡。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

2、乙二醇为无色、无臭,挥发性小具有甜味的黏性液体,能与水、醛、酮混溶。主要用于工业原料生产,制造合成纤维、塑料、灭火剂、油墨、杀虫剂、胶黏剂、制冷剂等。可由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多见因误饮防冻液中毒。乙二醇在体内代谢为草酸和甲酸,中毒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肾脏损害。

3、乙二醇是一种无色、无味、黏稠的液体,在常温下呈现为粘度较高的液体状态。乙二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溶解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它还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毒性,使其在许多应用中更为安全和适用。乙二醇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注射用4—甲基吡唑是治什么病的?

主要用于防冶作物上由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功效。吡唑醚菌酯除对病原菌有直接作用外,还能诱变许多作物尤其是谷物的生理现象,如提高对氮的吸收,从而促进作物快速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从而达到作物高产的目的。

杀菌谱广:苯甲·吡唑酯可有效防治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立枯病、菌核病、黑星病、流胶病、疮痂病、褐斑病、叶斑病、茎枯病、锈病、晚疫病、白腐病、黑痘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条锈病、赤霉病、蔓枯病等100多种病害。

防治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晚疫病:56%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3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苯醚甲环唑+百菌清;抗病毒和增加作物抗病性:抗病毒药剂+金点。

治疗:磺胺类药物、盐酸四环素有效。参考处方 [处方1]10%磺胺嘧啶钠 0.2毫升/千克 增效五甲氧嘧啶 0.2毫升/千克 5%糖盐水 200~400毫升 用法: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5天。[处方2](1)磺胺甲基苯吡唑 0.1克/千克 三氮脒 4毫克/千克 用法:分别或隔日交叉深部肌肉注射,每日一次。

-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 (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 【药理作用】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

4-甲基吡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