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水的密度是=07×10 3 kg/m 3 .(2)海冰熔化所得的液体密度为04×10 3 kg/m 3 ;海冰含有盐分;(3)新液体的密度可能为03×10 3 kg/m 3 。
密度差异 普通的淡水结冰密度为0.9克/立方厘米,而海水结冰的密度高于淡水冰。海冰中因含有气泡,密度一般低于0.9克/立方厘米,新冰的密度大约为0.914克/立方厘米。海冰的密度随盐度增加和空气含量的减少而加大,冰龄越长,密度越小,因为冰中卤汁渗出。
淡水在0摄氏度时达到其密度的最大值,为1000千克/立方米。因此,形成的淡水冰的密度也相应地保持在1000千克/立方米。相比之下,海水中含有盐分,盐分的加入会使海水的密度比淡水更高,通常约为1025千克/立方米。由于海水冰的形成过程同样会受到海水盐度的影响,其密度也会有所变化,通常高于淡水冰的密度。
淡水在0摄氏度时达到最高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因此,淡水冰的密度也是1000千克/立方米。海水中含有盐分,盐分的存在会影响水的密度。相对于淡水,海水具有更高的密度,约为1025千克/立方米。所以海水冰的密度也会相对更高,虽然具体数值会受到海水中盐度的影响。
密度不同 普通的但水结冰密度为0.9克/立方厘米,而海水结冰的密度会高于淡水冰,海冰中因为含有气泡,密度一般低于此值,新冰的密度大致为0.914克/立方厘米,海冰的密度随盐度增加和空气含量的减少而加大。冰龄越长,由于冰中卤汁渗出,密度则越小。
新冻结的海水冰密度一般为0.85~0.94,盐度通常在3~25之间。冻结时的温度越低,结冰速度越快,海水冰的含盐量越高。海水在冻结过程中总要释出一些盐分,因而其含盐量总是低于结冰时海水的盐度。
海水冰也是由淡水冰晶构成的,不同之处是在冻结过程中冰晶之间还存留有少量的浓盐水,因而海水冰的密度(比重)要比淡水冰大些,并且其密度还与其含盐量有关。新冻结的海水冰密度一般为0.85~0.94,盐度通常在3~25之间。冻结时的温度越低,结冰速度越快,海水冰的含盐量越高。
密度差异 普通的淡水结冰密度为0.9克/立方厘米,而海水结冰的密度高于淡水冰。海冰中因含有气泡,密度一般低于0.9克/立方厘米,新冰的密度大约为0.914克/立方厘米。海冰的密度随盐度增加和空气含量的减少而加大,冰龄越长,密度越小,因为冰中卤汁渗出。
结冰开始位置不同 淡水结冰:从表层开始结冰,下层仍保持不结冰状态。海水结冰:海冰形成可始于海水的任意一层,如果混合强烈可直达海底,在海洋底部结冰。结冰状态不同 淡水结冰:从表层开始结冰,下层可能仍保持不结冰状态。在水结冰时,氢键起主要作用,氢键使水分子结合起来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
结冰的开始位置不同:淡水结冰:表层开始结冰,下层可能仍保是不结冰状态。海水结冰:海冰的形成可以开始于海水的任何一层,如果混合强烈直达海底,也可以在海洋底部结冰。(2)结冰状态不同:淡水结冰:表层开始结冰,下层可能仍保是不结冰状态。
结冰起始位置的差异:淡水结冰时,通常从表层开始,而下层的水可能仍保持不结冰的状态。当淡水冷却至冰点并开始结冰,水分子的运动无法破坏水分子间的氢键,这些氢键成为结构形成的主导力量。氢键使得分子间空隙增大,导致冰晶体形成时体积膨胀。
1、因为冰山密度小于水,不管质量和体积多大都会浮于海面,但不是完全浮在海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水下。根据浮力等于重力,以及冰和水的密度可以算出冰山露在海面的部分只有整个冰山的十分之一。而按照你的想象,冰山应该会“躺”在海面上,而一部分在海面之下。
2、冰山有的浮在海面上有的沉到了海底是因为密度结构不一样。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密度比水小,应该是浮着的呀.要注意观察.有些汽水的密度可能比冰小,冰就沉下去了。冰川漂流在海洋中时约有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因此看着浮在水面上的形状并猜不出水下的形状。
3、因为冰山是浮在海面上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水下。
结冰的开始位置不同:淡水结冰:表层开始结冰,下层可能仍保是不结冰状态。海水结冰:海冰的形成可以开始于海水的任何一层,如果混合强烈直达海底,也可以在海洋底部结冰。(2)结冰状态不同:淡水结冰:表层开始结冰,下层可能仍保是不结冰状态。
密度差异 普通的淡水结冰密度为0.9克/立方厘米,而海水结冰的密度高于淡水冰。海冰中因含有气泡,密度一般低于0.9克/立方厘米,新冰的密度大约为0.914克/立方厘米。海冰的密度随盐度增加和空气含量的减少而加大,冰龄越长,密度越小,因为冰中卤汁渗出。
结冰开始位置不同 淡水结冰:从表层开始结冰,下层仍保持不结冰状态。海水结冰:海冰形成可始于海水的任意一层,如果混合强烈可直达海底,在海洋底部结冰。结冰状态不同 淡水结冰:从表层开始结冰,下层可能仍保持不结冰状态。在水结冰时,氢键起主要作用,氢键使水分子结合起来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
海水和淡水的结冰存在很大的差异。淡水结冰的温度是固定的,纯淡水在0℃时结冰。但海水结冰的温度则不固定,与海水的盐度和深度有关,盐度越高,水体越深,越不容易结冰,海水结冰时温度要低于0℃。淡水冰往往局限于表层,而海水结冰层很厚,是从上到下一起结冰的。
冰点温度的差异:纯淡水在0℃时结冰,而海水的冰点温度则与盐度相关。在4℃时,淡水的密度达到最大。海冰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温度,还受到盐度的影响。(4)海冰的影响:海冰对海洋水文要素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结冰过程中的垂直对流混合可以影响到相当大的深度,使得所有水文要素的分布更加均匀。
1、则 V排:V冰= ρ冰:ρ海水=0.9:03=90:103,V露=V冰-V排,V露:V冰 = (V冰-V排):V冰 = 1 - V排:V冰 = 1 - 90:103 = 13:103,所以冰山露出海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 13/103 。
2、只要浮在海面上,就有浮力等于重力。设冰山总体积为V。根据浮力公式,浮力等于海水密度乘排开海水的体积乘g,排开海水的体积就是冰山浸在海水中的体积,也就是总体积V减去水上部分体积1000m。冰山重力就是冰的密度乘总体积V乘g,只有一个未知数V,即可求出。
3、V排/V冰 = P冰/P海水 = 0.9/03 = 838 这意味着冰的排水体积(即水下体积)占总体积的838%。因此,露出的那部分冰山占总体积的比例为:1 - 838% = 162 由此可见,冰山在海水中大部分部分隐藏在水下,只有很小一部分露出水面。这一比例是通过物理方法准确计算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