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斑岩形成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深部岩浆房仍在活动,然而成矿作用似乎仅限于斑岩阶段。反过来说,这似乎证明成矿作用实际上与深部岩浆房无关。
早先有人强调岩浆房对流模式对于花岗岩混合和均一化的意义,认为对流作用可以使岩浆成分变得均匀(使岩浆发生均匀混合)。岩浆房大体可以分为地壳深部熔融源区岩浆房和岩浆在浅部最终定位的岩浆房两类。
海底岩石中散布着肉眼不易察觉的缝隙,当海水顺着缝隙向海底深部渗漏时,会与周围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同时位于海底深部的岩浆房,使海水变成高温的热液流体。
矿床学家非常清楚,由于岩浆中流体含量的有限性,分离结晶作用实际上不能产生成矿作用所需要的那么多流体,因而常常设计其他的过程以满足对流体的需求,如深部岩浆房的供给和从围岩的萃取。
在天然熔体中,酸度较苦橄岩和橄榄玄武岩岩浆大的天然岩浆位于(8-10)表达的构造区内:拉斑玄武岩浆NBO/Si=0.6~0.8,安山质岩浆的NBO/Si大约为0.3,花岗质岩浆的NBO/Si等于或小于0.1(Virgon et al.,1980)。
岩浆是指地球深部产生的一种炽热的、黏度较大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在上地幔或地壳深处运移,或喷出地表。岩浆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还含有大量的挥发组分及成矿金属。岩浆温度范围为700~1200℃之间。
岩浆的成分主要是硅酸盐和一些挥发分。(1)硅酸盐: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千差万别,但主要由以下十余种元素按不同比例组成,它们是O、Si、Al、Ca、Na、K、Fe、Mg、Mn、Ti、P 等。
岩浆是指地球深部产生的一种炽热的、黏度较大的熔融体。岩浆可以在上地幔或地壳深处运移,或喷出地表,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还含有大量的挥发组分及成矿金属元素。岩浆温度范围为700~1200℃。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一)岩浆及岩浆作用 岩浆(magma)是在地幔或地壳深处形成,炽热、粘稠,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含有挥发分和晶体的熔融体。岩浆可以全部由液相的熔体组成,也可以是熔体、固态物质(晶体或岩石碎块)和挥发分的混合物。
手机版 我的知道 岩浆的密度是()g/cm3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辉长岩包体和寄主熔岩的密度分别为16~30g/cm90g/cm79g/cm3,按均匀流变模式计算出熔岩最小上升速度为0.001 m/s。
~0g/cm3,常见值为7~7g/cm3。砂质泥岩密度的变化主要由成岩作用所致。不同程度的成岩作用导致不同的密度。碳酸盐岩的密度变化主要与其结构和裂隙有关。不同的裂隙密度导致不同的密度。
矿区花岗岩的密度有的高达7g/cm3以上。喷出岩的孔隙度比侵入岩大因而与相应的侵入岩相比密度要小。另外,沉积岩的密度是由组成沉积岩的矿物密度、孔隙度和填充孔隙气体和液体的密度决定的。
岩石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的质量,用ρ表示: 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 式中:ρ———密度(g/cm3); m———质量(g); V———体积(cm3)。 岩石的密度与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孔隙度以及它所处外部条件有关。
1、岩浆的密度是()g/cm3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2、查询百度百科可知,该物质的密度一般为每立方厘米5到0克。岩浆,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
3、岩浆密度一般为2~2g·cm-3 ,其中超镁铁质岩浆密度最大。除了一些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浆,多数岩浆的密度小于典型的地壳岩石,这种相对于固体围岩的低密度使得地壳内的岩浆熔体上浮,导致它们上升到地表。
4、接触交代变质所形成的矽卡岩,其密度较大,可达(95~19)×103kg/m3。
5、粘度的单位是Pa·s(帕斯卡·秒),它是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速率的比值,1 Pa·s相当于20℃时水粘度的1000倍。
6、岩浆作用的历史和所形成的火成岩体特征是由地质环境和岩浆性质共同控制的。其中,岩浆的温度、密度、粘度等物理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物理性质又与岩浆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